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宫军 《审计研究》2012,(4):12-15
审计文化影响力是与审计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审计理念、审计价值观、审计职业道德、审计理论等"软"性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审计文化影响力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影响力,包括审计关系中、国家治理活动中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审计文化影响力等三个层次。审计主体形象和审计成果形式是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的基本载体。审计公信力是对审计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审计行为的形象及其产生的社会信誉所形成的心理反映,就是外部对审计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审计公信力是审计文化外部影响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建设适应形势发展、坚持与时惧进的审计精神化,充分发挥它的熏陶、导向、规范、感召的作用,当前,应重视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资料间关系模型化,发现重大差异,并就重大差异做出分析,从而认识形成重大差异的原因。借助于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可以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或确定进一步审查的重点事项和范围。分析性复核是开展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审计文化是审计群体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带有审计取向、精神、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规范、制度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审计文化在审计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不断反作用于审计模式,使审计模式更加适应其所处环境的需要。荷兰政府审计的独立型审计模式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5.
李月珍  杨晖 《理财》2004,(6):19-20
随着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审计将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审计客体多样化、审计时间全程化、审计方法突破化、审计手段现代化、审计目标效益化。  相似文献   

6.
唐巧玲 《中国金融》2004,(21):40-40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对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搜集审计证据,最终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审计文化是一种形成于审计群体的职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的价值取向,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的总和。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责任、忠诚、依法、独立、清廉、奉献",上述6个范畴均可以归入审计职业道德的范畴。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挖掘"责任、忠诚、依法、独立、清廉、奉献"的传统文化根源对审计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文化审计种类为研究对象,有助于促进文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文化审计按照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可以形成不同的种类。按文化审计主体分类,可分为政府企业文化审计、民间企业文化审计和内部企业文化审计;按企业文化系统分类,可分为外部适应性文化审计和内部协同性文化审计;按企业生命周期分类,可分为初创期文化审计、发展期文化审计、成熟期文化审计和衰退期文化审计;按企业文化层级结构分类,可分为精神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审计、行为文化审计和物质文化审计;按企业重组形式分类,可分为并购文化审计和分立文化审计;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可分为量表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企业文化审计的种类之间不是绝对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企业文化审计时,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文化审计种类。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指由某一社会所共同承认的价值、规范和人类行为的准则。以及与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所组成的体系。审计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审计群体中的一种亚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精神理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马树平 《理财》2004,(11):29-29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程度.影响着组织高层对内部审计的信任以及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信誉,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确保内部审计质量能满足组织高层的需要,符合内部审计准则,降低审计风险。本文试对制约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田建东 《财会学习》2016,(6):155-156
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弘扬审计精神、树立审计价值理念、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上是一个多层次性框架结构体系,涉及到诸多因素。本文将介绍审计文化建设涉及的几点因素。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是指审计人、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注:审计准则表述为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与本文略有出入)。第一关系人是审计人,第二关系人是被审计人,第三关系人是审计委托人。构建和谐审计关系就是社会审计要以开放、宽容、谦逊、礼貌、坚韧、尊重的心态,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标,在审计关系中形成相互尊重、客观公正的审计氛尉,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13.
崔琰 《中国外资》2010,(8):117-118
对于不同质量审计服务的需要形成了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而在事务所的相互竞争中,行业专长又使得现代审计市场结构逐渐明朗化。本文将整个审计市场分为高质量审计服务市场和低质量服务审计市场,分析了事务所行业专长的形成,以及行业专长如何促成现代审计市场结构明朗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戴自力 《理财》2001,(9):13-14
自从1983年我国开始确立“以政府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审计组织体系以来,尽管内部审计尤其社会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鉴于我国改革的政府主导性质,政府审计一直保持着应有的主导地位,今后也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加入WTO的谈判已基本结束,“入世”指日可待,我国即将全方位地置身于世界经济竞争环境中。审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监督,也必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挑战,迫在眉睫的“入世”挑战呼唤我国现行政府审计加大开拓创新的力度。为此,我们应正视现行政府审计中存在…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必然会带来被审计单位行为证据(也就是审计证据)形成方式和存在形态的变化,也会带来审计取证方法(也就是审计方法)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是建立在以纸质证据为基础而形成的实体场景审计,向以电子证据为基础而形成的虚拟场景审计转变的基础上的。正是这种变革会使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重点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并且这种全面审计的范围由过去着重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取证拓展至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全面取证,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信息的取证拓展至外部关联信息的取证。结果是在提高审计效率而实施全面审计的同时,也必然会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审计的国家治理效应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6.
赵珂 《理财》2004,(5):18-18
在计算机环境下,会计系统实现了信息传递数据化、支付手段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活动的及时性,但同时也应看到计算机环境潜在的控制同题比传统手工环境要多,如企业组织程序舞弊、记录毁损厦档案安全问题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产生的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审计重要程度的影响、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对审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审计报告公告制度的推行,审计结果的高度透明,审计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审计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制约审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部门需要鼎力打造新的管理模式。它与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相比,具有管理目标超前化、管理要素的包容度大、管理的边界有突破、管理手段兼容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阎北方  霍书凤 《理财》2002,(10):9-10
本文所说的政府审计缺陷,是指有悖于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现象或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缺陷有审计部门固有的,也有受制于审计环境而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的政府审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产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成绩不能够掩盖问题,笔者把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称为缺陷,并形成文字,源于对审计事业的完美追求。同时,文中的一些提法未必恰当,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一、不少被审计单位年年…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西部商业银行审计监督职能乏力,审计实效性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体制有待改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本上属本级内设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监管乏力,尽管有的行实行了相对独立的内审体制,但对本级监管顾虑重重,影响审计结论的定性,监督力度不够。二是审计观念落后,审计风险责任意识淡薄。一方面是审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不同于外审部门,能否查出问题并不影响自身利益,相当一些行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监管失控;另一方面是被审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常常采取不支持的态度,阻碍审计监督的顺利实施。三是审计结论得不到较好的落实,虽有部门审计结论得到重视,但大多数的审计结论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落实,存在对责任人处理不力,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形成了潜在的风险危机,审计监督失效。  相似文献   

20.
黄敬珂 《理财》2006,(1):81-81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源于审计客体方面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从根源讲来自审计客体,固有风险则是其根本因素。它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活动直接考察的对象与依据,一切审计风险均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