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至今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这场危机下,宏观审慎监管被重新得到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宏观监管体系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括,对近些年来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意识到,仅仅使用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足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于是纷纷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0—2020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影响。2.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但是现阶段并非所有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都能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3.宏观审慎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实施过程中需着重关注两种政策在方向和力度上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吴进鹏  杨建平 《商》2014,(11):178-178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世界贸易市场中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得某一国经济的发展对其他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最终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复苏政策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审视本国微观及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更关注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对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而不倒”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玥 《中国市场》2012,(13):56-58
"大而不倒"现象历史久远,现指金融机构因规模、可替代性与系统关联性等因素具有系统重要性而不能任其倒闭,否则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各国政府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施救助的根本目的在于防范或遏制系统性风险。然而,"大而不倒"容易引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破坏金融体系的市场约束机制。解决"大而不倒"问题的政策路径主要有:加强审慎监管,增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损失吸收能力和抵御危机的能力;建立有效处置的制度框架,对发生风险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有序处置,以减轻其倒闭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玥 《中国市场》2012,(19):81-83
"大而不倒"现象历史久远,现指金融机构因规模、可替代性与系统关联性等因素具有系统重要性而不能任其倒闭,否则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各国政府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施救助的根本目的在于防范或遏制系统性风险。然而,"大而不倒"容易引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破坏金融体系的市场约束机制。解决"大而不倒"问题的政策路径主要有:加强审慎监管,增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损失吸收能力和抵御危机的能力;建立有效处置的制度框架,对发生风险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有序处置,以减轻其倒闭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8.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基于此,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借鉴国外监管改革经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9.
王周伟 《商业研究》2011,(8):95-100
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了流动性冲击,这说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在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监控方面存在局限性。为弥补监管漏洞,避免再次发生系统流动性危机,各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对流动性风险监管进行了补充完善。本文比较了国际金融危机中问题银行的财务指标特征,分析了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指标设置的理论依据合理性,通过概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美国、英国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归纳出发展趋向,并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为了进一步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巴塞尔协议Ⅲ在银行业监管者的努力下最终签订。巴塞尔协议Ⅲ在保留巴塞尔协议Ⅱ精华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以及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等一系列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的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对各国银行业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巴塞尔协议Ⅲ的精华部分,可以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且符合金融监管客观现状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3):193-194
次贷危机后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风险度量的焦点问题,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议题。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需要对多个资产进行综合分析以测度资产之间的关联性,即需要引入高维建模的方法。文中对基于高维建模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进行评述,分析各模型的差异性,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13.
刘峰 《北方经贸》2013,(12):121-12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由单个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清算蔓延为波及美国整个金融体系,进而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稳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积极进行补救与纾缓的同时,业界与学术界对此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达成的共识之一即是:注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强化宏观审慎监管要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西方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忽视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使用考虑银行市场势力的两个极端情境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功能;以2007-2013年信贷数据为窗口,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的宏观审慎功能,表明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抑制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和加强银行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郝俊香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17-118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微观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有效应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共识和核心内容。在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溯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国际实践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现代金融集团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增强了金融集团的活力,推动了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但同时隐藏了风险。并表监管是防止监管套利与系统性风险的冲击的有效手段,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技术来实现。文章研究了并表监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分析了我国并表监管所处的水平,对比了分析了各国不同的监管方法和异同,总结了我国并表监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原因并给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界普遍达成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最后探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监管部门开始重新思考监管体系,以微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监管体系无法从全局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社会不得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作用。我国应在吸收借鉴危机教训和国际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统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检验审慎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和风险的关系,从银行发展的视角对审慎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下降;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工具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愈加意识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讨论层出不穷.本文在系统性风险所呈现的顺周期性特征基础上,梳理了国际监管机构所实施的有代表性的逆周期政策,以期为中国逆周期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