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我国2004—200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治理环境,研究市场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否降低了这一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越高;我国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较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高,且其相应的超额现金持有量也略高于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能够降低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但却不能降低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企业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出发,本文引入企业终极控制人进行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终极控制人不同,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具体而言,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有现金流量、融资成本和代理成本,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影响因素有现金流量、融资成本、现金替代物、财务杠杆和银行债务比重,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影响因素是现金流量、投资机会、融资成本、现金替代物、财务杠杆、债务期限结构和独立董事比例.同时,本文发现,即使是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终极控制人所控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影响力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 2009至 2011年中国民营上司公司 A股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及政治联系级别高低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存在政治联系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水平较低,政治级别高的上市公司持有较低的现金水平。验证结果发现:(1)民营上司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不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相关;(2)董事会成员政治联系级别的高低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产生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证研究了制度环境、CEO背景特征对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EO学历越高、任期越短,以及不具有金融、会计或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更高;CEO年龄对现金持有量并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制度环境(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下,CEO背景特征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拓展了高层梯队理论在公司财务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2009至2011年中国民营上司公司A股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及政治联系级别高低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存在政治联系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水平较低,政治级别高的上市公司持有较低的现金水平。验证结果发现:(1)民营上司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不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相关;(2)董事会成员政治联系级别的高低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产生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了行业因素、年度因素和相关财务变量的基础上,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大股东行为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点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融资约束企业这种关系更加显著,而在非融资约束企业则不明显;融资约束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会增加现金持有量,非融资约束企业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考察了负债水平、负债期限结构及负债来源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负债水平呈现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短期负债比例正相关,而与长期负债比例负相关,说明负债的期限结构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从负债来源看,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银行负债比例负相关,而与商业信用比例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2008-2010年沪市制造业多元化经营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不同资本结构下,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现金持有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低于专业化公司;财务杠杆低的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现金持有量问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A股上市企业披露的2006—2009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现金持有量以及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集中的现象,管理者持股比例低,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并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当其他大股东能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时,能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当第一大股东处于控股地位,且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小于或与之相当时,二者相互勾结篡夺企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和相对波动情况下,公司现金持有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对现金持有持续性在现金持有量与公司价值间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波动较小时,较高的现金持有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并且持续性过量现金持有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当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波动较大时,公司价值与现金持有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持续性过量现金持有削弱了这种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行业环境以及企业成长与竞争态势显著影响其现金持有价值,基于2003-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结合禀赋差异(融资约束和产权性质)下的行业企业成长能力与竞争态势考察其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具有显著的价值效应,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够促进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提升;高成长能够促进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的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成长性是现金持有发挥价值效应的关键背景环境,企业高成长通过增强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进而促进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现金持有理论和股东控制权理论出发,以2002~2006年沪深两市5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股东控制权进行可靠的度量,建立了实证分析模型,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及其约束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并不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的直接原因,大股东控制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反而会持有较少的现金;股东之间的制约能够有效地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  相似文献   

13.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特征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例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2)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多数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终极控制特征并不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3)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并且分离度越大,公司持有的现金比例越低;(4)在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情况下,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将降低股票横截面收益,说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降低了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的市场价值,但多元回归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待未来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结果为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代理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7—2011年间沪深两市中的118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研究中采用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适当的改造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面临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弱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另一方面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强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同时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这些结果共同表明面临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的确通过流动性——现金持有的管理来缓和其在现金流状况不佳时面临的投资不足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与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以中国A股市场进行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在配股和增发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融资时机选择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造成持续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融资时机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但对公司长期的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的差异对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代理成本的差异会影响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如果公司存在良好治理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其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大大下降。(2)上市公司主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被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