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经济的运行中,生产是根本,是基础,消费是目的,是引起再生产的动因。交换(流通)是中介,是生产和消费之间必然的联系。它使生产得以转入消费,既实现生产的目的,又满足了消费需要。为此,生产在经济中处于决定的地位,它决定着经济中其他诸要素。因为在单一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起点,只有从生产开始才能进行分配、交换,最后进入消费;因为只有生产,才有可供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然而其他诸要素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对生产起决定性的反作用。其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体现着生产目的的消费。一切生产,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离开了消费这个目的,生产就失去意义。既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就必须适应消费,按照消费需要来进行生产,否则,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要,就没有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消费链运行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又符合代内公正原则,保证人类生态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得到满足并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消费。在世界系统中,诸消费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贯通所形成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关系链,称为可持续消费链,其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消费的比较效应>0,根本条件是控制、调节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技术手段耦合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反馈效应。为满足可持续消费链有效运行的条件,必须注意制度安排的五个次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制度、脱贫制度、可持续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监管体系、消费领域内部制度和实现手段综合协调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流通先导作用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认为,流通是商品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商品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一样,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又反作用于生产,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流通对生产的决定作用日益凸现,流通决定生产,流通过程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进行,成为较之生产过程更为重要的经济运行过程,流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愈来愈突出,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先导,进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云  龙伟 《中国市场》2008,(6):60-61
现代流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就业和保障消费安全。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络等电子信息网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相似文献   

5.
戢运丽 《商场现代化》2007,(20):366-367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积累过程及资本筹集过程等的系统描述和说明。每一国民经济运行过程都有相应的总量指标对其进行核算。生产过程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在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政府之间分配,就形成了分配过程中的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指标;从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扣减掉消费过程中的最终消费支出指标,就形成资本筹集过程中的储蓄指标;再由储蓄指标可提炼出积累过程中的资本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资产价格重估价等指标;而这些积累指标又正是资产负债存量由期初到期末必然会发生的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内容。整个国民经济就是在这些指标的核算中周而复始、循环地运行着。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入手深化结构性改革,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方方面面情况的反映,一定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通过追踪采购经理人指数、价格指数、消费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强化流通对生产、分配、消费的反作用。要充分发挥我国流通业对生产的重要引领作用,形成买方市场格局下消费通过分配与流通决定生产的新常态;要充分发挥流通对分配的调节作用,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数量与结构,切实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要充分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切实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调节消费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中,生产是前提,是使其他环节不断运动的物质基础;消费是目的,是生产及其他环节运动的最终目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最后完成,才是现实的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同一性,表现为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消费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的生产过程。可见,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概念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指生产消费,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使用和消耗,以期生产出某种新产品。狭义的消费指生活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以及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消费观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观点,消费观是人们在消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它一旦形成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指马恩在对古典和庸俗消费经济思想和理论的批评、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消费相关问题的总的观点或根本看法。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消费,就其消费过程的特点及其终极效用而言,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前者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费各种有形产品和劳动服务的行为过程;后者则是劳动者个人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的行为过程。就其消费对象而言,  相似文献   

10.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现代流通更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使之成为带动经济的"新引擎"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  相似文献   

11.
一、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首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如何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成为当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那么,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速度,首先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因为,这次加快发展速度与以往不同,是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必须实现有机衔接,实现有质量、有市场、有效益的速  相似文献   

12.
农业物流是指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即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农业物流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农业物流的影响较大,并且关系到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农业物流的健康良性发展能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和变革,伴随着的是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消费方式的转变。本文在阐述建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生产与消费特征的同时,说明和展望了新技术条件下,生产与消费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强调了新技术条件下生产与消费的全面文化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现代流通更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使之成为带动经济的"新引擎",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转变流通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深化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等,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五十年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运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和 《消费经济》2006,22(1):30-33
实证分析我国五十年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运行的走势和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高积累低消费、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我国积累几度忽高忽低波动性过大,严重影响了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增长。社会环境的不正常变动是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基础性因素。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必须改变高积累低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倾向,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协调稳步持续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保证社会经济顺利运转的中心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生产、消费与流通的三部门封闭经济系统,初步刻画其动态运行过程,分析了技术进步、生产技术系数及体制成本和垄断势力等参数变化对稳态均衡时各部门投入产出的影响。模型证明提高生产与流通部门的技术水平,降低商品流通损耗,不仅能够有效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而当前我国流通业中存在的体制成本与垄断加价则可能会挤占投资,抬高物价,降低劳动力工资实际购买力,减少社会产出,恶化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7.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是社会生产过程的重要阶段,是生产和消费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以及愈加频繁的区域间贸易往来,流通产业不仅成为生产的先导,也成为消费的重要促进力量,流通效率的提高、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的完善成为决定消费实现程度和水平的重要力量.流通产业的发展已被纳入"十二五"规划,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产业,必须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流通产业结构,促进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均衡增长要求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消费需求能够稳定增长。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及投资率、储蓄率是由资本产出率、资本淘汰率、经济增长率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在技术、资源不制约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消费增长速度越快,投资率、储蓄率会越高,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最主要原因是体制改革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应从发展速度、发展方向、调控手段等方面规划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当前北京正处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也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北京市消费升级呈现出"两个转变"特征:由商品消费主导转为服务消费主导,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 消费是指人类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生产所创造的产品进行利用、使用或享受的过程。它是经济总体有机结合必然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必然环节。消费行为在生产的决定作用和经济条件制约下,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然而消费者的收入和收入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