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和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业企业亟待发展绿色供应链。本文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论述了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和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业企业亟待发展绿色供应链。本文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论述了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免疫的生态工业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生态工业企业集群提出了一种模拟生态免疫系统的免疫算法,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均衡理论,研究生态企业集群的自组织方式、发展的均衡性以及协调控制方法,为寻求可持续发展并对其管理和调控,最终实现稳态生态循环经济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亏盈,这就对它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讨论促进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对策意见,从而实现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是我国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必要选择,实行循环经济是保障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意义、条件和对策等方面对发展工业业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能源消耗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不一致的矛盾,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外部性理论,设计了一套激励能耗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消耗的能源消耗税定价机制。该机制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优化配置为出发点,通过求解工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征税规模,以此激励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则是该企业有形资产中的重中之重。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销量,是企业盈利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投资,将全面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避免了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同行业竞争不断加大,导致企业技术落后而被淘汰的后果。可以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投资将直接决定着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推进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未来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面向循环经济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客观评价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文章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前期输入、中期消耗、后期输出3个环节构建循环经济绿色考核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量化反映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趋势,以期为工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波炉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微波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工业微波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微波企业的大批涌现。工业微波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快速进入微波作用的各个领域,比如烘干、杀菌、烧结、萃取等,却很少对自身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严重影响工业微波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国家提出节能减排政策,很多传统工业企业因为排放过量,污染严重而被迫停业整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而工业微波的优势:节能、环保、高效正好迎合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为工业微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主要通过对工业微波企业市场定位策略进行分析,帮助工业微波企业找准方向,明确定位,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革胜 《商》2013,(11):41-4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工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性日益加剧。为缓解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从生态经济的视角寻求企业未来发展之路,通过建设生态型企业将有助于企业系统化地处理环境问题,将环境保护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业园企业共生机理与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生态工业园资源禀赋与形成路径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效率并会最终影响整个生态工业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文章结合企业共生的原理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企业共生网络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先试先行,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两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两业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新冠疫情蔓延的外部环境下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角逐中,如何促进产业间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身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网络模型、产业关联基础树、产业群簇等角度和领域分析广东两业融合发展进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78—2012年山西省11地市的相关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研究发现,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度是呈现上下波动态势,但波动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在2000年前后变化相对较大,但趋于变小,表明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用数学模型分析山西经济单一的原因,指出要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涉及的产业结构齐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供给和要素供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产品更新、产品创新、劳动力流动、资本汇聚、技术外溢和政策创新等推动的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分析。虽然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国外理论和国内实证缺少耦合,对如何将产业转移理论与国内区域产业升级的实践相结合研究不够;现有研究更多地注重了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经济因素,而对制度创新、行为决策、社会网络、社会文化、决策主体偏好等非经济因素的理论分析明显不足;研究对象上侧重于考察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本文重新思考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具体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机理与效应,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在于消费需求升级,而模块化对传统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分解与横向整合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关键,旅游产业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新产业属性和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同时还引起旅游产业边界的扩大、无边界企业的形成、垄断范式的确立和企业生存法则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模型,测度了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考察了其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总体来讲,住宿和餐饮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和国内产业链上的位置都向产业链上游移动。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住宿和餐饮业的产业上游度存在着较大波动,2002—2010年全球产业上游度都大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2012—2017年则相反,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住宿和餐饮业净出口变化方向与其国外产业上游度变化方向基本相同,净出口增加对其国外产业上游度上升有促进作用。住宿和餐饮业全球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总体来讲,现阶段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我国东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构建工业园区产业链问题,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与企业自生能力概念提出产业链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发展能力两个概念,以其作为构建产业链的理论基础。产业链的构建应根据产业内在联系,理顺其逻辑和时空关系,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尚永胜 《商业研究》2006,(24):83-86
从近几年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看,服务业发展缓慢是造成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工业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特征并向高加工度方向发展,服务业和工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当前应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产业发展和升级中的技术供给,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张洋  孟越 《商业研究》2006,(4):175-177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全国的缩影,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地带,更要认真地研究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便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加入WTO后东北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