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江两岸婚礼俗曾广玉乡情,乡音、乡俗是最具民族凝聚力和最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在江西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依相聚着38个民族兄弟,历经千百年的社会实践,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江西风情,婚姻礼俗就是这座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将自己了解的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2.
婚姻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之一。本文从婚姻观念、婚姻习俗两个方面,比较中韩两国当代的婚姻文化。中国当代婚姻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韩国当代婚姻文化的特点是较好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当代婚姻文化,了解当代人的价值观、心理意识、民族精神等,揭示当代婚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社区和社区文化的分析和认识入手,初步考察与描述了宁波社区文化的传统内容和特点。同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辨析了宁波传统社区文化的正负面因素,并对此提出了宁波社区文化建设整合与创新的思路:既要保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社区文化的天然要义,又必须兼容现代质素——这是社区文化必须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每个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婚姻观念也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对出身、门第、社会地位、经济等问题的看法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越到社会发展的后期,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重出身、重钱财以及婚姻中遵守父母之命的特点依旧对当代社会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5.
泰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王国—兰纳王国,地域范围主要是今天泰国北部清迈、清莱、南邦、南奔、夜功颂、难、帕耀等几个府.兰纳人主要指居住在该地区的"当地人".兰纳人主要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各种习俗.通过对兰纳丧葬习俗的研究可以了解兰纳人对死亡的认识和面对死亡的态度,从而了解兰纳丧葬文化的特征.本文将重点阐述兰纳人的丧葬礼俗特点,以了解不一样的兰纳文化.这对了解泰国兰纳人、兰纳文化甚至泰国文化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严 《魅力中国》2011,(3):103-104
婚俗作为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要素,它直观的体现出了文化的区域差异。招赘婚是一种非札制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补充形式。为什么招赘婚在清代陕南地区十分盛行?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构成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以简要分析。以便使人们对该地区的婚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林芳 《理论观察》2022,(2):147-150
太行地处偏僻,经济文化落后,传统大家族观念深厚,存在着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婚姻陋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促进新的婚姻观念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根据地人民的思想,使传统的婚姻制度受到动摇,女性逐渐从传统的婚姻束缚中解放出来并投身革命,这极大促进了根据地的妇女解放,也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备 《黑河学刊》2013,(8):51-53,60
一直以来,日本在战后历史认识上的表现饱受国际社会的诟病,对日本战后历史认识问题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对这一问题的传统认知和分析非常看重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显性因素的作用,而对作为非显性因素的政治文化维度的重视度不足。本文试图依托政治文化的分析框架,从国际道德体系和日本国内政治文化两个层面,对日本战后历史认识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许丽 《黑河学刊》2011,(10):66-67
秦汉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女性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总体看来秦汉时期日益加强的封建化使得女性地位下降,是"男尊女卑"传统形成的初级阶段;秦汉时期封建礼制尚未完备,残存于世的氏族传统对人们的行为、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起着规范性作用,女性所受封建礼教的羁缚较少。因此女性的地位又较前代有所提高。以秦汉文献为论述依据,对秦汉女性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最有变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少变化的时代。这看似矛盾,却是当今中国的真实图像。中国文化从本质上崇尚变,古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穷则变,变则通"。一部《易经》,其实就是一部"变经",通篇贯穿变的哲学。先秦的社会,是清末以前中国变动最激烈的社会,各种思想和观念,激荡风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中国人却也有固守不变的传统。秦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如凝固了一般,鲜有变动。  相似文献   

11.
史焕翔 《理论观察》2022,(12):46-49
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呈现,有其理论渊源、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在理论渊源上,对外开放是对马克思主义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文化传统上,对外开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现实条件上,新时代对外开放是对现代化道路本质的把握,是主动参与世界秩序重构的积极选择。认识对外开放的内在逻辑,可以更好地认识新时代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时代宣言与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丁华 《新西部(上)》2010,(8):121-121,115
本文对关东、关西的地理位置进行勘定,同时利用统计学的手段对秦汉时期将相籍贯进行分析,以此来论证秦汉时期流行的这句俗谚"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并不是空穴来风,有其存在的历史真实性,并且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吴迪 《魅力中国》2014,(22):270-270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研究孝文化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结构的,在这三者中,研究道家的孝文化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道教孝道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劝孝经典的分析,从而梳理出道教孝道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事实婚姻作为两性结合的一种方式,古今中外均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事实婚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针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法规,既反映出代表社会主流意识的法律背后对男女两性的建构,也体现出法律对妇女等弱势方权益的保护水平。现从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四次《婚姻法》及解释中涉及"事实婚姻"的表述及调整的分析,揭示出国家立法在处理"事实婚姻"问题上的两性不平等隐患,并试对"事实婚姻"这一社会现象的长期存在做出两性关系解释。  相似文献   

15.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档案资料,通过大量个案,观察18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中的婚姻论财现象.根据本项研究,不同的婚姻形式对财礼的要求标准和强度是不同的.在初婚过程中,由于礼节的讲究,财礼尚有一定的节制(但总和婚姻费用并不低).而丧偶妇女再婚时,财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实际变成一种硬性要求.至于丈夫嫁卖妻子则演变为赤裸裸的婚姻交易.个案显示,妇女在当时婚姻市场上是短缺的.没有经济条件的男性往往不能适时婚配,甚至失去婚姻机会,从而使贫困家庭的人口增长受到制约.这表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口的消极抑制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思想中的伦理因素--兼及一种分析框架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经济思想来说,伦理因素是内生的,但它的形成和进化不是自发的、必然的。由于现代经济学的特点,在现有分析框架内要说清伦理与经济的关系,是有困难的。本文提出用经济思想的学科概念进行分析,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全面解释,而且将深化经济学的研究层次。在研究伦理经济思想时,除了要考察西方思想资料的价值,分析中国伦理经济思想的实际作用,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现代伦理经济观念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8.
包含宗法观念、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在内的传统乡村文化不仅对传统乡村自治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影响了现代的村民自治.在论证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村民自治制度有效衔接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重建传统乡村文化的凝聚力、挖掘适应新时代的自治文化资源、发挥传统乡村文化的纽带作用和对传统乡村文化去粗取精等路径可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衔接,进而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曹爱军  方晓彤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26-129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微观组织,其文化的生成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甘肃地域文化的传统性、封闭性和超稳定性。地域文化的这些特性使得甘肃中小企业的文化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基于这一认识,甘肃中小企业文化的现代转型,应当在地域文化的扬弃和社会文化生态的优化中探寻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有其社会学和法律内涵、自身的特点、存在的危害和发生的原因.通过对家庭暴力的历史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法律根源、文化根源和婚姻的内在根源等方面对家庭暴力的成因作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家庭暴力的相应对策通过教育转变社会、个人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探究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和实现家庭暴力的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