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兰西斯·哈奇森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全部道德哲学思想都以探索人的道德情感为核心而展开,而哈奇森道德情感思想的理论基础却是他的人性论思想。哈奇森在其道德哲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性论,这种人性论具有乐观性和整体性两个特征。理解哈奇森人性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哈奇森道德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贾璐  李楠 《魅力中国》2010,(16):74-75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探讨人性论的有很多,他们自觉地把人性和教育联系起来,人性论是他们教育理论的基础。本.文从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出发,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几个方面阐述先秦儒家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人性论是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原点,对人性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他对教育的功能、目的、制度、教育内容的选择及进度安排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和构想。因此,当前教育哲学的研究须从人性论出发,探索现代教育的人性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使现代教育真正回归到"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儒家德育为先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的思想,重视积累、专一、实践等学习方法,这都是荀子教育思想的精华。荀子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最早对人性给予系统论述的哲学家,其关于人性的思想散见于《孟子》诸篇之中,而《告子》篇则是专对人性的一次系统论述。在这一篇中,孟子通过与告子的辩论,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驳斥了性恶与性无善与不善的观点;其次就是对人的类本质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人性的角度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再次就是对人之为人的方向作出了明确说明,即人要求其所放之心,要复其本善之性。孟子人性论思想开启了中国"心性思想"的先河,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贽认为每个人都有"真心",这是在人类诞生之初便有的东西.基于"真心"的概念,李贽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对晚明时期的儒家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但是李贽在进行批判的同时并未注意弥补自身理论的缺陷,因而留下了一些矛盾之处.尽管他在批判时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李贽思想的价值还是应该被肯定.  相似文献   

7.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和奴隶制度趋向崩溃的产物.孔子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习仁"、"复礼"、"正名"的君子;鲁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动荡的现实加速了"有教无类"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是孔子的"重民"思想,"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学而知之"的认识论与"和而不同"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是先秦儒家集大成者,且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均有研究,并对各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总结.荀子的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经济观念,这些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在重建本体论上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儒学的精髓,一方面吸收西方本体论的理论形成了新的本体论形态,推动儒家本体论的发展。新儒家学者论证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现代人的价值安顿寻找"安身立命之地"。然而,在重建本体论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很多理论困境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谢鹤醒 《魅力中国》2014,(24):226-226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都是其中的精髓和核心,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等几个阶段,承前启后,相互交替。并且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仍彰显着它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本文便是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入手,对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之大幸,也是其它诸子百家之大不幸.在为历史所淹灭的各个学派中,墨家曾是最为辉煌的一支. 墨子开创的墨家本是脱胎于儒家,然而墨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他与儒家思想渐行渐远,直到形成自己的体系,最终成为与儒家分庭抗争的两大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有无数哲学家殚精竭虑地探索人的本质的奥秘,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正是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索具有开拓意义的哲学家.黑格尔站在理性人性论的角度,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精神,更是把这种精神理解为绝对精神外在的、自为的运动,因而他把人的本质主观抽象化了.而费尔巴哈则完全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是感性对象性的存在物,并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黑格尔的理性人性论予以了坚决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一 从真正的严格意义上讲,儒家并没有针对犯罪预防专门地提出任何理论上的方案,但是当儒家试图从正面做出它对"贡献"的时候,他又不可网绝地、甚至有点"搂草打兔子"的意味牵涉到犯罪预防的问题.无论儒家在理论创建之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但都已成为事实的是,我们能够在儒家的思想中找到显性的或者隐性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开创者,他的思想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理财思想同样博大精深,对我们现代理财者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孔子对财务管理问题做了多方面的议论,他首先把富民作为治国的一项基本纲领提出来,奠定了儒家富民之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儒家哲学文化不仅曾经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更重要的是今天它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儒家的仁者爱人思想,强调为他人着想和善待自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区域关系、国际关系;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防止犯"左"或右的错误有借鉴意义;儒家的志与学结合,有助于人们从狭隘的境界摆脱出来;儒家的知与行结合,有助于人们理论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赵延华 《魅力中国》2010,(23):157-157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以法为治”治国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他的法治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一理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当代建立法治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家在理论上阐述了一整套法律观和法治理论,并设计了理想的政治格局。但法家被打入学术冷宫,在政治斗争中备受百家批判。究其原因,有"法律万能论"的理论缺陷和"严刑峻法"的不得人心,但更重要的是法家的法治理念是建立在一种悲观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人性观点对法家思想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也让法家走上了一条偏离世俗人心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合作经济》2014,(8):19-23
毛泽东的合作社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非常重视合作社,提倡合作社运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作社思想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在革命实践中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对合作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罗小青 《魅力中国》2010,(2):143-143
"红色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红色管理"理论体系从形成到发展,从摸索、实践到体系化、科学化的历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红色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趋向.价值观形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文化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形态,价值观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处在社会文化中核心与统帅的地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造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自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历代封建统治者以孔孟儒家学说为理论指导,一方面健全以等级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组织制度,另一方面用伦理中心的价值原则、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教化子民".上行下效,社会精英知识分子齐集孔孟旗下,进一步倡导、发展儒家理论.这样,中国社会发展到了近代,儒家文化、儒家伦理、儒家价值观早已浸透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神经,成为所谓中国人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