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国家能力。当前我国政府的国家能力面临许多问题,为此,要建立责任政府、廉价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以此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是当下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热议话题,本文综合了法学、政治学等社科人文理论的基础知识,试图为如何发展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一些具体的方向。首先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应有的三个特性,即正当性、有效性与能动性。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又通过对这三种性质的论述,引出如何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三种维度,即法治、负责制与国家自主性,并对这三种维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全面吸收中国历史有效的治国经验。墨家修身量才思想,对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壮 《理论观察》2015,(3):17-18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来看党和国家已将新常态背景下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推向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然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认清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法治是随现代国家产生而成长的,故以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历史视角考察法治的角色和作用对认清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反观当前中国情景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及其实现所面对的三大梗阻:礼治主义—伦理治理、革命主义—运动治理、官僚主义—权力治理.最后,借鉴西方法治经验探讨依法治国如何破除梗阻走向法治中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命题.作为西方治理理论的集大成者,斯托克的“治理五要素”理论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黄天上 《魅力中国》2014,(20):302-302
要想国家治理现代化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完善民主制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表达意愿的机会,并利用法治对权利的运行进行约束,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文就将从民主法治进程的角度简要分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公共领域、公权领域的属性或原则,更是其价值旨归.公共性与国家治理能力有密切的关联,两者之间是相互推动的关系.我国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建国后形成了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绩效型国家治理模式等,其特点一直是由政府强力主导的.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微时代来临.微时代的公共性要求通过依法治国、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给公共领域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战略抉择,进一步推动公共性增长,并优化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曾有无数先贤大哲为人类法治社会的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探索。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提出法冶思想的柏拉图指出:“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1。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国家治理的影响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学界很少关注为何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能够较好地抓住倡议所带来的共建机遇和发展红利,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另一些参与国的表现则相对逊色。作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国家治理的“有条件影响”分析框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对于参与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参与国在政治上对华友好的程度。友好的政治关系通常可以显著增加深度合作与信任,防止第三国对参与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干扰,从而更有利于这些国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促进其实现国家有效治理和发展。利用195个国家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观点进行实证检验,统计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并表明在中美战略竞争时代,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推动东道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不仅需要进一步维护与强化参与国的对华友好政治关系,也需要防范第三国的战略干扰。  相似文献   

13.
14.
微学习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治理创新的产物。微学习一词来源于英文micro-learning的对应翻译,其中微字表明了一种学习状态的核心,微学习的快速推广也呈现出媒体环境微型化、设备终端微型化和内容资源微型化等特点。从微学习到微治理的思维转变是互联网行业在管理机制允许范围内先给予市场一个探索的机会,能够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治理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经历着从统治模式到治理模式的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就此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要求.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基础,理解国家治理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厘清“四个全面”是我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指引着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孙中山法治思想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容十分丰富,其观点对今天构建“法治中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驿邮转型以裁驿归邮的形式展开,分为清末与民初两个阶段。清末邮传部推动的裁驿归邮,受到多重条件的制约而未能顺利实现,驿邮关系处于功能上替代、形式上并存的不完全替代状态。邮传部虽未能实现驿邮转型,在与约束条件的博弈选择和互动中,却也推动了邮政的有效增长。民初交通部继承了邮传部驿邮转型事业,通过邮政建设解决了清末裁驿归邮遗留的难题,完成了传统驿传向新式邮政的转型,实现了治理工具保留服务国家治理功能的同时,更多地向公共产品转变。邮传部与交通部面对驿邮转型问题,尽管初衷和政策态度是相近的,缘于约束条件不同,举措各异,效果也不尽相同。邮传部和交通部推动驿邮转型所采取的方式和举措,是清末民初政府职能转变的表现,而这种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代表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嬗变亦是近代社会转型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账外暗中”行为是生长在整个社会肌体上的一棵毒瘤。它不仅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滋生了腐败,而且使民生问题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治理“账外暗中”行为刻不容缓。该文力图从这一角度出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提高大家对“账外暗中”危害性的认识,从而形成打击“账外暗中”行为的合力,使市场经济秩序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