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权的清晰界定是企业存在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企业治理是关于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各利益主体的权益,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统一于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我国当前的企业治理模式及与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难以有效防范风险。因此,应从改善治理结构的层面重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是指一整套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等)当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企业,风险与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等。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日两国公司治理比较的角度就此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职工持股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秉仁 《经济界》2001,(2):64-65,51
我国职工持股比较多的出现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初期的定向募集公司改制中(股份合作制形式是职工持股的另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数量更多)。当时大量发行内部职工股的主要原因是受限于股权多元化的途径较少和求得职工对企业股份制改制的支持,并力图通过职工持股建立利益一体化的职工激励机制。其中增加职工对企业改制的认同感是重要因素。 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特别是从外经贸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试点情况看,我国企业实行内部职工持股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企业向外部募集资金受限的情况下,职工持股是实现企业改制并…  相似文献   

4.
王瑛 《企业活力》2004,(2):66-67
<正>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通过改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主要的、迫切的任务。而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从行政措施、政策调整发展到主要靠法律调整,换而言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等之间的关系,要用法律来解决。而国有企业改制中要发挥法律调整的作用,就必须注意相关法律理念的指导作用和法律理念本身的更新。在此仅就职工权益问题与法律保护作些探讨。 改制前,国家是企业的单一投资主体,企业资产增值归国家所有,国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经营,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责任,包括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各利益方的利益保障以及由此带来的均衡价格是保证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首先探讨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各方的利益保障和国有企业改制中均衡价格的确定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机遇的选择,最后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的利益主体的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诗琪  郭奎 《财务与会计》2022,(24):25-28+34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两种激励模式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差异,选择适合公司自身的激励模式是做好员工激励的第一步。本文以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比较企业实施两种模式的差异,为其他公司在激励模式的选择和方案设计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要对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以适变、应变、转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把保证和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职能履行到位。企业改制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改制后,在多元投资主体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各出资人之间、企业与员工等各利益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分歧和冲突。这不仅给企业思想政洽工作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股份支付已成为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激励员工积极性、实现公司长远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两种方式,发行限制性股票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一直是上市公司采用的主要激励手段。文章分别从方案设计、操作模式及财务影响3个方面,分析与比较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不同,以期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湛 《财会通讯》2007,(2):92-92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模式应倾向于选择一种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改革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因为,第一,政府会计是用以对公共部门的财政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与计量,并将记录结果报告给公共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系统(王雍君,2004)。相对其他主体而言,政府更有资格主导此类涉及公共资源配置、对公共利益影响大的制度改革,保证制度变迁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同时政府作为制度改革主导,可以更好地体现对政府会计制度所适用主体利益的重视。第二,政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的进行,各油气田企业从原来一个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变成了油田分公司和存续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联交易关系.从长远来看,油气田企业通过重组改制上市,对增强集团公司的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近期来看,重组改制也使油气田企业的税负加重,使职工们产生"企业不改制是等死,改制是找死"的困惑,如果对此不认真研究解决,就会对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员工持股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持股一直是企业领导或关键人才类的员工关注或希望解决好的问题.也是经济界、法律界、媒体等热点话题,之所以受到社会这么多方面关注,笔者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部分企业因为持股员工跳槽引发的官司越来越多;其二,很多企业施行或推出员工持股的政策,主要是希望借此解决员工忠诚度、积极性的问题、吸引与稳定关键人才的问题,然而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员工持股方面各有各的制度,员工持股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关键人才去留的重要砝码;其三,国有企业改制是企业改革深入进行、迈向新的发展里程的标志,很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员工持股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慧玲 《现代企业》2003,(11):42-43
一、财务治理的制度逻辑分析从企业财务的性质来看 ,与企业有关系的各利益主体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资源 ,在企业对要素的合理配置过程中 ,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做出一定的贡献 ,也都对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财务要求权。利益相关者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追求而将要素投入企业 ,他们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由于不同利益主体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 ,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导致各方的财务行为出现非理性化。由于每个人的行动都具有外部性 ,使得个人的最优选择并不等于从企业角度考虑的最优选择。为了确保合作利益的实现 ,使契约…  相似文献   

13.
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结果的企业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就此现象分析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历程与各个利益关系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3,(4):5-15
有效的公司治理应符合两个基本标准:一是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及其可持续发展;二是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对等。如果说前者关系到如何把企业价值这块"蛋糕"做大,那么后者则关系到利益如何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或者说怎样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更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公司治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已经被几百年的公司发展史一再证明。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主体构成,引出了企业+合同基地+农户、企业+自有基地、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农户这四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体行为模式,对四种模式分别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得出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利益关系,发展和丰富了现有理论,最后指出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可追溯系统主体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这场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中,改制企业很多都采用了员工均衡持股的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同于国外企业的员工持股方式,也不同于以往我国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持股方式,这种模式在特定条件下对推动国企改革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它给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难题,需要改制企业及时克服,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彭瑛 《湖南审计》2001,(7):27-27
目前大部分国有外贸企业的现状是进出口业务少,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应收账款及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负债率过高,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缺位的体制,对内调动不起经营与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对外得不到社会经济群体的支持与监督,到了非改制不可的地步,而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较好模式,许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股份制改造,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通过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但在重组改制的财务处理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人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改制的体制选择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企业全员持股制度设计不当,特别是当全员持股并且持股差距比较小时,全员持股的积极作用便不能得以实现,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原本旨在实行一种较新型的股份制改革,但有的企业却演变成为企业职工人人有份的所谓"份股制",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可能无法到位.如何面对全员持股的缺点,将全员持股制度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是实施中小企业改制中全员持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剩余收益现金流”,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指标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樱 《事业财会》2004,(3):67-67,71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企业改制、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等经济活动的频频发生,企业价值评估正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对评估所依据的指标的确认与计量,最终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评估价值,从而影响到市场上各交易主体的利益。收益法是企业价值评估时主要运用的方法。由于评估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的收益分配涉及到比单体企业更多的利益主体和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其分配战略重心从经营成果的单纯分配演化为一种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多种内部价格依照产品供求双方在集团内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运用形式。在战略层次上对集团内的分配方式进行选择,成为企业集团进行成本控制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