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到杂交水稻的面积,那将会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并创造出一个巨大而崭新的高技术种业市场。据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中心分析,2006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在3.49亿亩,如果按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总播种面积的50%计(达到杂交水稻应用水平),每年的应用面积将达1.7亿亩,按亩均增产50公斤算,全国每年就可以新增产小麦85亿公斤。  相似文献   

2.
沈栖 《国际市场》2010,(4):49-49
“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创造发明震惊全球。一家外国公司曾多次向我国有关部门申请购买该项专利技术,当一个报批程序走下来,对方表示不需要了。问其故,答曰:已经从贵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收集到了60多篇相关资料,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数据已全盘掌握。  相似文献   

3.
杨愿 《农机市场》2015,(1):40-41
2015年1月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以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出席启动仪式。携手攻关水稻高产与丰收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已实现新突破,百亩片平均亩  相似文献   

4.
无限江山,造极登峰,方十华诞。 向科学进军,一星两弹;杂交水稻,海疆核潜。 激光照排,银河计算,誓把旧貌换新天。 兴科教,挥大刀阔斧,成就斐然。 续写壮丽诗篇,踏科技大道齐向前。  相似文献   

5.
"我希望超级杂交水稻第五期,每公顷的产量可以达到16吨。"2014年12月,参加三亚·财经国际论坛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心满满。这位84岁高龄的科学家,依然朝着更高亩产的梦想不断努力着。许多人仍然记得,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袁隆平捧回一个鼓舞全体农业科技者、全体湖南人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当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带着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团队载誉回湘时,面对鲜  相似文献   

6.
钟剑 《四川物价》2007,(10):25-27
我市是杂交水稻种子的主要制种基地。为有利于杂交水稻制种的良性持续发展,经过对我市的种子生产补贴问题的专项调查,走访了种子公司、制种农民和农业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措施,供大家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四川物价》2006,(1):44-44
近年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以下简称“两杂”种子)价格上涨过快,直接损害了广大用种农民的利益。对此。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规范“两杂”种子销售价格行为,切实保护用种农民的合法权益,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对我省“两杂”种子销售价格采取临时干预措施。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方令航 《浙商》2008,(8):86-87
如果说杂交水稻袁隆平在上个世纪“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两倍”,那么今天,徐开盛和他的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难在进行的则是一场“水稻功能的革命”——他想让我国5000万糖尿病人从源头预防糖尿病,并让更多的人们“吃”出健康来。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最近在昆明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上指出,目前全世界水稻平均亩产为300多公斤,日本等发达国家水稻平均亩产约440公斤,印度水稻平均亩产约200公斤,而中国水稻大面积实现亩产逾500公斤,居世界领先水平。袁隆平认为,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从目前粮食生产形势来看,我国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消除饥饿、并让农民都富起来。"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们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袁隆平带着他的梦想与希望,让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  相似文献   

11.
王川  叶立忠 《四川物价》2006,(10):29-29
2005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对“两杂”种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实行最高限价管理,这是自种子生产经营放开以来,全省首次对“两杂”种子采取干预措施。今年“两杂”种子销售季节已结束,从泸州市的执行情况看,各方反映均较好。我们认为,“两杂”种子全省统一限价的干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效果是明显的,较好地控制了种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平稳了市场价格,规范了种子市场秩序,但也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李然 《农机市场》2012,(7):44-45
有一个人,因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而留名青史,他叫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都知道。有一个企业,在"谷王"新一代收割机问世之前一直低调前行,而此后的一切都有所不同,它就是奇瑞重工。一个是农苑巨擘,一个是农机大拿,二者相逢,必出火花。袁隆平与奇瑞重工的交集,缘起于"杂交水稻之父"邂逅了农业装备"谷王"。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05,(11):47-47
从科技部等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获悉,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超级稻亩产量达800公斤以上,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产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物价》2005,(11):24-25
“两杂种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是农民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生活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两杂种子”价格放开后.近两三年来,“两杂种子”的价格逐年上涨(2005年比2003年涨幅达30%左右),使国家给农民的优惠政策打了折扣,为此广大农民急切期望政府出台“两杂种子”的“政府指导价”.以稳定“两杂种子”的市场价格,为进一步掌握近年来“两杂”种子的销售价格情况,为今后制度“两杂种子”的“政府指导价”提供依据,最近我局对市中区市场“两杂”种子销售价格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1)
林毅夫的《中国的家庭责任制改革与杂交水稻的采用》巧妙的把杂交水稻的采用与扩散与它所处的制度是联系起来,也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正如政治经济学所贴切形容的,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合适的制度会推进经济技术的发展,不适的制度会阻碍经济技术的发展。但是何为好的制度?如何在好的制度下制定符合实际、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如何构建好的制度环境,让农业科技、农业技术、争相迸发,惠及农人并且藏富于民?  相似文献   

16.
[导读]由袁隆平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成果,摘获2013年国家科技奖励中唯一的特等奖。此时,距他主持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稻荣获我国首个特等发明奖已过去三十余载。  相似文献   

17.
当82的袁隆平院士走上“国际农业科技小型峰会”讲台时,立即引起轰动,台下晌起雷鸣般的掌声。面对来自9个国家的50名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他微笑着用流利的英语讲起如何发展杂交水稻,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2003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3%。粮食总产量减少2636万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尽管2004年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但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粮食仍然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林志清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埋首于粳型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和水稻膜下滴灌的育种,以及水稻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为新疆水稻育种研究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他曾经获得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两项,其中二等奖一项、集体三等  相似文献   

20.
他,与中国工程院士、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创造蒙牛奇迹的商界领袖牛根生、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的吕日周享有同样的荣誉;他被誉为“人造木之父”;他,在2007年被评为和谐中国·2007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