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安全指数,建立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安全关联机制模型,并对其进行关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GDP增长率与金融安全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房地产价格指数与金融安全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房地产价格变化虽然会对金融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但小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对金融安全的正向影响,并提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房地产价格在政府政策的调控中逐年高速上涨,我国房地产金融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就以这一现实问题为导向,首先对美国在近期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发生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随后介绍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现状。并就我国和美国的不同国情,在总结了美国次按危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并针对当前的房地产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最后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只要我们能够充份认识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及时治理不良现象,我国房地产金融就可以实现健康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入金融共生的定义,采用实证方法建立起Logistic增长模型,对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共生性进行分析,经过统计计量的验证得出两者存在非对称性共生关系。接着介绍了两种金融形态现阶段共生发展实践的三种模式,最后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传统金融互与联网金融共生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危机的产生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这场危机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文章指出了我国房地产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包含金融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HDSGE)模型,考察金融冲击对我国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相对于未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更好地拟合了我国经济的现实;金融冲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并且积极的金融冲击在增加房地产部门投资的同时降低了其他部门的投资;同时,金融冲击具有扩大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对房价波动进行贝叶斯冲击分解,分析表明:在短期和中期,金融冲击是推动我国房价波动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长期和长期,货币政策冲击仍是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都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利用货币政策冲击和金融冲击的效应稳定房地产市场,不过在利用金融冲击时需要注意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各类房地产金融创新为开发商和购房者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生产者主权市场。这些金融创新不仅抑制了房地产金融调控效果,还在商品房供给增加的同时推动房价不断上升,使得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加速聚集。对此应改变房地产调控思路,增加供给,管理预期,转变银行的信贷管理思路,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房地产金融业务监管。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层透视的思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列出了研究我国房地产业的研究条件,包括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四类隐患,以及引发房地产市场混乱的六个条件。随后,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解析了原因。笔者在指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业的核心内容之后,接着又对利用保障房平衡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描绘出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图,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地产泡沫和金融不安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通过金融变量波动幅度的变化度量了一国金融不安全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中国金融安全状态的金融不安全指数,然后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等工具定量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价格和金融不安全指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近年来房地产泡沫加重了中国金融运行不安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期,宏观调控趋紧,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愈发严峻。建立深层次合作的共生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市场,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有利于中小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在概述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LOGISTIC生物成长模型,建立企业间的竞争共生模型,对国内中小企业可构建的共生模式系统进行探析,以期为国内中小企业建立共生战略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状和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要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创新的方向、必要性与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房地产资金要素市场的充分竞争和整个房地产市场良性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