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多方面影响,分剐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做了分析,论证了这些影响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化的复合性.主要是对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2.
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恋爱、婚姻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看法和态度,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随着大学生中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进行分析,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和行为决不能简单的回避或漠视,而是应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以消除其不利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在科学技术、网络技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今天,大学生深受当代网络文化的影响,从而这也为大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本文将基于网络文化环境为基础,对大学语文教育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8,(1)
在当代,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模式。由于超前消费与享乐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过度网购后选择向网络微贷平台借贷,以继续消费,而这样的累积消费造成的过度借贷现象不断降低借贷人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过度消费网络微贷的现象、网络电商与微贷平台市场策略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部分大学生网购成瘾导致过度借贷现象的心理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申和平 《经济师》2005,(9):95-96
网络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丰富大学生活、拓展大学生求知欲和交流手段,也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成瘾后,导致大学生信息选择失度、情感自我迷失、道德意志弱化、行为角色混淆、网络人格异常,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知识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来势,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已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曹迎春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234-235,261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走向完善的重要飞跃时期。网络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自我认同途径,但是,网络的虚拟交往和网络主体的主体性、适应性也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影响。高校应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自我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两个方面建构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观。  相似文献   

8.
李艳  曾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4,(30):207-209
爱国是一个公民与生俱来的情感和责任。当前钓鱼岛争端日趋紧张,不少人通过网络发布了一些非真正爱国的言论,导致了国内社会的不和谐和非理性爱国运动的产生,当代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也直接受到了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影响。面对当前网络中的非理性爱国因素,只有加强网络监督体系的建设和对网络虚假消息的打击力度,增加正确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中国当代大学生在正确的在爱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行越正。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呈现出不坚定性,潜伏着马克思主义信用危机,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也不足而且入党动机不纯。而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念的树立有着正面影响的同时,也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除了高校管理部门应重视大学生政治信念教育的网络管理工作,还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政治信念教育和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政治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新世纪令人鼓舞的前景和趋势,网络文明对青年思想发展的影响成为当前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网络社会的崛起为背景,阐述了网络文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多方面影响和作用,分析了青年的主体意识、思维方式、精神境界等方面在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估了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带来的影响。高校扩招不仅导致大学生和研究生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其性别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接受高等教育推迟了进入婚姻市场,搜寻失败的概率提高;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婚姻模式下,匹配困难和失败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劳动力市场成功降低了她们的婚姻收益。本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研究生的婚姻选择,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本科生的婚姻选择,发现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不利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活动空间。但是,虚拟的网络社会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严峻的负面影响:网络综合症、网恋、网婚、网上暴力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与建构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的重要措施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语境下,准确揭示新媒体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关联.新媒体衍生出的虚拟功能超越了网络信息技术的规定,而新媒体的优势特质正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决定的.这正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内涵,表现出了崭新的创新价值与机遇.从新媒体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视角,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明确新媒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造成的困境与带来的机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媒体路径建构的规范与原则作为逻辑基点,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对象的当代大学生,网络更是其学习、生活当中接触最为密切的一部分,是他们迅速、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围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面临的典型问题以及加强的有效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慎独"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普适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网已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论从构成网络用户的比例还是从网络文化消费的主体,大学生都是网络社会中最集中、最大的群体。为确保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重要。发挥传统“慎独”精神的当代普适教育价值,加强大学生网上“慎独”教育,是确保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10)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向。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上对网络消费形式形成了高度认同与依赖,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以性价比以首要考量,以网络经验为现实支撑。大学生消费群体网络消费具有从众性、易受暗示性、个性化、过度消费等鲜明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7.
韩冰 《生产率系统》2002,(4):54-56,63
互联网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各校德育工作者应积极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充分抓住机遇,依托网络平台,把德育工作引进网络,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校德育工作“进网络”模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分析网络价值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冲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学习、价值分析和价值鉴别能力,更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不良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践中塑造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业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贷款掀起热潮,网络贷款给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带来了新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指导着其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探究网络贷款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从藏族农奴制社会婚姻市场的历史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藏族农奴制社会女性婚姻挤压的原因、后果。结合近年来藏族婚姻挤压逐渐缓解的状况,对比中国当代婚姻市场男性挤压日益严重的现状,预测了藏族婚姻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