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以来,胶州市供销社对基层供销社除承担政策性商品任务的门店,全面实行了"租壳卖瓤"形式;对市直企业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以"股、租、售、破"四种改革模式改制。经营机制的转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驱动力:(一)明晰了产权关系,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风险意识,经营积极性高涨;(二)完善了分配方式,推动了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了责、权、利有机结合的目的;(三)挖掘了社有资产的潜力,发挥了社有资产的效能,保证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出现"散"的苗头,有些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习惯把计划、财务、物价称为供销社三大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把基础、经营、资产管理称为社属企业"三大管理"?联系泰安市供销社实际,笔者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基础管理。主要指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工作管理,是社属企业管理的基础,也可称为源头管理,是整个社属企业管理之本,这一管理搞不好,其他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搞好基础管理?以笔者之见要突出抓好"严、细、实、全、恒"五个字。"严",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严格的手续传递制度,靠制度抓管理,靠制度促效益。这方面泰山区社"六亲不认抓制度,铁面无私抓管理",为我们提供了经验。"细",光有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认真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对于搞好供销社的业务经营特别是棉花、农资、食盐等政策性的业务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众所周知,棉花、农资、食盐是供销社的三大传统主营业务,也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支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社受国家委托对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搞好经营,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供销社这一社团经济组织在新形势下政治职能的基本体现。对农资,棉花、食盐这些国家委托供销社经营管理的商品,究竟还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切地说,还要不要宏观  相似文献   

4.
张家口市供销社,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以扩大销售、强化管理为手段,大打扭亏增盈攻坚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全系统完成商品总购进13.4亿元,商品总销售1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12.2%,同比减亏758万元,减幅达44.3%,居全市各流通系统之首,被评为"河北省流通企业扭亏增盈先进单位"。一、继续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增强企业活力面对重重困难,市社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阳原县供销社对规模较大,潜在优势较强的企业,实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风险抵押责任制,各企业法人代表交抵押金2万元,副职与中层干部交1~1.5万元,年终根据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风险补偿或奖励;对局部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实行机构分立,资产重组,活化优势部位;对启动无望、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边远、微亏的门店全部放开,实行商品买断、资产租赁经营责任制;对社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产,如大院、库房、营业场所等,进行开发重组,资产转移。改革带来了新机制,新机制带来了新效益。此外,怀安县社对下属11个基层社及其156个门店实行资产有偿占用改革;下花园区社由优势企业拖管劣势企业;万全县社实行以大划小、分灶吃饭等改革举措,也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1997年以来,成安县供销社以中央5号文件为指针,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狠抓思想观念、组织体系、经营体制等根本性改革,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商品总购进2.6亿元,实现商品总销售2.4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70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跨入全省县级供销社扭亏增盈综合经济效益先进行列,受到省社和市社领导的一致好评。一、更新思想,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观1997年,县社领导一班人面对企业负担沉重、棉花减产、市场疲软、银根紧缩、经营多方受阻的严峻形势,通过  相似文献   

6.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威海市供销社系统在企业中普遍推行了以抽本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他们将这一改革称之为"两权分离,双轨运营",即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各级供销社作为社有资产的代表,保留所有权,通过抽本承租,把使用权让渡给职工,实现"两权分离";资产经营和商品经营分开,各级供销社以资产所有者身份进行资产运营,履行供销社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承租者以独立法人资格进行商品经营,形成"双轨运营"。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措施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目前形势下供销社走出困境,参与竞争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对壳的思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层供销社普遍采取"租壳卖瓤"的办法,对原基层供销社经营的商品实行职工买断经营,在供销社体制改革中,曾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可谓是供销社经营的一场革命.但是,随着供销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级供销社企业也从多年来一直延用的"商品经营型"向"资产管理型"转化,这可称之为供销社的又一场革命.无论"租壳卖瓤"也好,退出"商品经营"实行"资产经营"也好,对资产的管理已是供销社的中心工作,也就是说对供销社资产--"壳"的管理,应提高到各级供销社的议事日程上来,挖掘资产内存潜力,发挥社有资产效益,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把基层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笔者认为,须从改革产权制度入手,按照合作社原则改革基层供梢社,与农民结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一、现有组织形式不能体现合作社原则(一)当前的基层供销社不能称其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构成基层社经济的基本单元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农资供应站(门市部);二是农副产品收购站,三是百货商店;四是直属加工企业等,五是以供销社为依托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前四类经营实体已演变成为供销社职工为主的集体所有制经营实体,农民社员股份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专业合作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真正属于广大社员群众的经济实体,但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基层社经济结构中还仅仅处于从属地位,尽管近几年,各地对基层社进行了不少力度较大的改革。但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内部改革,没有真正触及企业产权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内丘县侯家庄供销社是一个山区小社,现有干部职工24名,6个门店班组和3个联营矿点。近两年,我们在上级社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从完善经营机制入手,开拓经营,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了购销业务活动,加快了供销社建设步伐。95年1-8月份,商品购进总值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万元;销售总值35万元,同比增加5.3万元;实现利润0.9万元,同比增加0.5万元。一、完善机制增加活力我社6个门店班组,其中5个是副食、百货零售门店和饮食服务摊点,均属零售小店,近几年经营很不景气。去年2月份,我们根据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县社的具体指导下,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资产评估、招标定包、签定合同、回收商品资金、转让银行贷款等工作,对4个生活资料零售门店班组和一个饭店推行了"三自两包"(自筹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主要农资经营放开,企业如何应对?是供销社工作者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泰安市供销社实际,经过探讨认为,"三联两总"是最佳选择。——工社联营。是指化肥、农药生产厂家与供销社的联营。联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代销。即厂方委托基层供销社代理销售,销后付款,由厂方返还基层供销社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最好是按销售额比例提取)以利于调动厂家和基层供销社经营积极性。二是直销。即厂方直销到村由村级综合服务供应到户。供销社与厂方结算,厂方按结算金额为基层社返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种联营形式,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流通费用,确保不误农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处理调动供销社内部职工积极性与广大农民社员积极性的矛盾供销社改革的目标是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供销社职工的合作社企业?回答是非常明确的。但目前的实践倾向是:片面强调和考虑职工经营积极性的发挥,而忽视和挫伤广大农民社员的积极性的调动;普遍推行全面职工个人租赁承包经营,很少关心为农民社员服务。相当多的社以包代管,撒手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处理调动供销社内部职工积极性与广大农民社员积极性的矛盾供销社改革的目标是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供销社职工的合作社企业?回答是非常明确的。但目前的实践倾向是:片面强调和考虑职工经营积极性的发挥,而忽视和挫伤广大农民社员的积极性的调动;普遍推行全面职工个人租赁承包经营,很少关心为农民社员服务。相当多的社以包代管,撒手不管,离农倾向加重,甚至将违背合作经济特性的分散化、个体化经营当作合作社深化改革的方向,主张先办成职工的合作社目标,完成供销社改革“初  相似文献   

13.
基本状况1999年河北省供销社系统已有1500多个县以上社属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占县以上社属企业总数的63%。其中建立股份制企业180多个,占改制企业的13%;股份合作制企业330多个,占改制企业的25%;并有一部分企业采取合作制的形式建成了龙头企业。其他分别实行了组建集团、分立、兼并、租赁、拍卖、破产、合伙经营等。改革使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收到了明显成效。-有限责任制度开始确立。企业在改革中,经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产权和股权没置,理顺了产权关系,明确了出资人的权益和风险责任,使改制企业改变了产权单一、社企不分、责任不清的状况,割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曲周县供销社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围绕"抓改制、办市场、建龙头、严管理"这一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硬化措施,突破难点,集中全力抓落实,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一跃跨入"全省十强县级供销社"行列。一、抓改制,活化社有资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经营格局的变化,曲周县供销社系统闲置资产高达1600万元,潜在价值难于发挥,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立足于盘活闲置资产,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优势,县社对现有企业实行了改组、改制和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激活了企业生产经营。1、调整经营格局,优化资产配置。县社对棉花企业实行"多渠道拓业全方位分流"战略",立足实  相似文献   

15.
临淄区供销社改革前由于整个系统效益滑坡,多年来形成的经济包袱沉重,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据此临淄区社党委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和考察论证,决定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依靠自身不断的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一是实行股份合作制;二是实行集体资产租赁经营;三是实行资产整体出售;四是实行有限责任公司制;五是实行剥离改制经营;六是区社成立集体资产经营公司。由于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难以避免企业资产出现新的流失,因此,根据各企业的实际,在抽本租赁经营的基础上,对区属八个公司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对政策性、专业性的公司和规模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零售商场,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由员工购股组建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对长期亏损或经济效益较差、经济包袱较重,且有部分净资产的社属公司和商场,在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改制成为责任有限公司。改制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新格局,企业  相似文献   

16.
社属企业改制,应在坚持合作制的前提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资产与职工联结,积极稳妥地推进。本文结合枣庄市社实际,谈一谈如何推行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出售转让、资产经营、资产重组,把社属企业办成为农民社员和成员社服务的合作社企业,成为供销社系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龙头。(一)优势企业推行资产经营。对经营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盈利较丰厚的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1)建立以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突出保值增值指标,与经营者收入、职位、荣誉等密切挂钩。(2)法人代表实行年薪制,由市联社发放,并向市社缴纳风险金,用以弥补企业亏损。(3)坚持先审计然后兑现年薪。(4)法人代表当年完不成增值保值指标,主动辞职。(5)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唐山市各级供销社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20年来,供销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1998年,全市供销社各种经营服务网点已遍布城乡,总数已达3000个,比1979年增加近1000个。拥有固定资产63453万元,比1979年增加6.3倍。1997年全市商品购、销总值及利税,分别为32亿元、35亿元和4668万元,是1979年的5.7倍、3.7倍和1.5倍。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策性的商品经营逐步取消,供销社所属企业经营普遍面临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强烈意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禁锢。他们确定  相似文献   

18.
供销社业务萎缩、经营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无法抗衡和扭转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管理不善,经营乏力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外部机关部门的改革尚不配套,加之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一些重大政策调整,致使供销社企业处于一种矛盾冲突之中,难以适从;另是一些地方的农业受灾,造成与供销社经营紧密相关的农村商品资源的匮乏,使供销社的经营受到很大的损失;还有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包袱,使企业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东营市供销社组织人员对大庆市供销社统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深受启发,一致认为,大庆市供销社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联合社转变职能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基本情况 1995年以来,大庆市供销社遵循中央、国务院两个五号文件精神,以社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社企分开和市联社职能转换改革,把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作为推进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深化供销社改革的根本途径,从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棉花企业存在的问题当前棉花企业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棉花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一)紊乱的管理体制影响了棉花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目前,棉花企业有多种管理体制,即棉花直属库、接运站、采供站及部分地、市棉麻分公司属省棉麻公司管理;县棉麻公司属县供销社管理;地区棉麻公司属地区供销社管理;部分基层收购站(厂)属基层供销社管理;还有些基层收购站(厂)又属县棉花集团公司管理。这种紊乱的管理体制,导致"婆婆"多而乱,环节多而散。社企不分,工作扯皮,管理混乱,经营分散,加大了棉花贷款管理难度,影响了棉花企业经营效益,也严重影响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二)沉重的企业负担影响了棉花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