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是沈阳市第126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工会财会》一往情深,还有一个“半拉读者”的美称呢。《中国工会财会》以广大工会财会人员为读者对象,我一个中学生怎么会对这一刊物感兴趣呢?原因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我爷爷给我的影响;《中国工会财会》对我的吸引。我爷爷是一位老工会工作者,还担任《中国工会财会》的通讯员。他常常把这个刊物带回家来,没事的时候,就坐在椅子上,戴起老花镜,专心致志地阅读,有时还在他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上杠杠。对此,起初我没有太留意。有一天,爷爷不在家,我写完了作业,随便拿起一本《中国工会财…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上句的一个中午,工行辽宁葫芦岛石油支行营业厅,有位50开外的老妇人要提前支取5万元定期存单。柜员周娜没有急着办理业务,而是非常温和的询问老妇取这钱做什么用。老妇人环顾左右后,小声地对她说是“孩子上学用”。周娜想了想:“这也不是开学的季节呀,您的孩子不是还没上大学吗?”老妇人又说:“这钱支出后,提前开定期一年卡。”行长李宝军听到这番对话后立即来到窗口。这时,正好老妇人的手机响了,李宝军将老妇人让到沙发上,在老妇人与对方通话时示意她要当心,并且在一张纸上写了“诈骗”二字。老妇人接过笔也写了一行字“我可能被骗了,他不让我说,那边监听呢。”  相似文献   

3.
得失天平     
这个世界上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 我朋友的姑夫是一位农民,却说了一段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话。 “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幺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相似文献   

4.
我对铜钱的喜欢可追溯到我的童年。爷爷是个铜钱收藏迷,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从木制的抽屉里拿出一串串光亮的铜钱,每次都向爷爷要,可他就是不给我,还不容许我碰。后来在我生日之时,爷爷用一根红绳系着一枚铜钱给我,并告诉我这是明代的铜钱。从此我与铜钱结缘。由于对铜钱的热爱,我也开始跟着爷爷学习收藏,爷爷给我制定了一系列规则,让我按着步子来。从最初的学习书本知识,到铜币材质的识别,再到市  相似文献   

5.
妻子嫁给我时,似乎并不看重我的工作。我是个工人,但妻子却在我面前嘻嘻哈哈满不在乎。   婚后的几天里,她领着我到比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访,每到一家,她都有意无意间往“文韬武略”上扯,最终指着我向同事抱怨说:“他也是一天到晚有看不够的书,写不完的文章,有几篇还登在报纸上了呢。”于是,引得她的同事们一片称赞声,妻子也就精气神十足。   回家后,我免不了责备她:“你瞎吹什么 ?这多让我难堪 !我只是爱看看小说,写东西却偶尔为之,更无文章见报哇。”   妻子诡秘地一笑,说:“我可没瞎说,你不是整天又看又写的吗 ?只…  相似文献   

6.
老王没别的爱好,就喜欢买彩票,投注不多,每周大概花个几十块钱。我常笑他异想天开,他不恼怒,还笑得很开心。我不喜欢彩票,因为曾被“六合彩”骗过,输光了打工的所有积蓄,从此患上了“恐彩症”。老王工资不高,但他的“彩票梦”从来没有断过。偶尔,老王也会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中个小奖,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分喜色。  相似文献   

7.
要把所有的华尔街操盘经验都写出来起码耍有两百页的篇幅,其中大部分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下面这些重要的规矩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它们。 止损,止损,止损!我不知道该怎样强调这两字的重要,我也不知还能怎么解释这两个字,这是炒股行的最高行为准则。你如果觉得自己实存没法以比进价更低的价钱卖出手中的股票,那就赶快退出这行吧!你在这行没有任何生存的机会。最后割一次肉,痛一次,你还能剩几块钱替儿子买奶粉。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梦。梦境,总是那么美丽。在我的心中也有个梦,这个梦,与《中国金融》有关。那还是1995年,我从学校毕业,踏进人民银行大门的第一天,支行的行长便问我:“小伙子,你都有些什么特长、爱好?”我当时颇有些自负地回答:“我喜欢写作。”并且毕恭毕敬地呈上了自己在校时发表的一些诗文、获奖的一些作品。行长接过来,仔细地看了看,随后点点头,瞧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文笔不错,不过到了人民银行,不能光写些诗歌、散文,还得学着写写金融方面的文章。《中国金融》是咱们系统的权威刊物,希望能够早日在上面看到你的名字。”说完,他从办公…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回老家,刚到家,隔壁王大爷和李大婶便了跑过来,神神秘秘地从口袋里摸出张发票,递给我,“看看,我也中了发票奖啦,也是纳税光荣!”我正想告诉她,纳税光荣就是没有中奖。爷爷从里屋探出个脑袋说:“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兑奖,你在税务局工作,就帮他们也兑了吧!”我这时才想起,去年过年时发生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0.
李靳 《理财》2005,(9):32-34
见到杨威的时候,杨威手写了一张名片给记者,他说:“我没有自己的名片。”杨威的名片种类繁多,上面有写技术人员的,部门经理的,市场调研的,物流配送员的……就是没有总裁字眼的名片。“那些名片都是为了办事方便用的,至于什么总不总的,我倒不是很喜欢。”  相似文献   

11.
爷爷的宝贝     
每当我捧读新出版的《中国金融》时 ,我都会想起爷爷的宝贝。我爷爷是 1937年入党的老党员 ,解放前当过党的地下交通员 ,解放后先后在县、乡任过职 ,其中时间最长的是在农村信用社信用站任职或兼职。这样算来爷爷也算得上是个“老金融”了。就在我也成为金融战线的一员的那一年 ,爷爷从原岗位上退了下来 ,正式地中断了他的金融生涯。当时乡领导、村干部和乡信用社的负责同志给爷爷买了好多礼物 ,但爷爷一样也没拿 ,只是拿回了他多年积攒下来的一大摞《中国金融》杂志。在县里当干部的父亲想把爷爷接到县城 ,但爷爷却执意不肯 ,他舍不得离开…  相似文献   

12.
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仔细、谨慎,对于有些词、字以及数字应该慎重使用与填写,稍有不慎,便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下面的案例,就足以说明有的字在合同中是不能乱用的。“还”款不能写成“还”款。某企业职工林某为了买摩托车,借了夏某5000元。一个月后,林某找到夏某还给4000元,为了怕夏某事后不承认,林某要求夏某写一张收条,可当时没有纸,为此,夏某就将原来林某的借条找出,要林某写在借条上,林某在原来的借条“今借到夏某某人民币5000元整”的下边便写下了“还欠款4…  相似文献   

13.
焦裕禄同志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共产党的好党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也是我的好领导。回忆他那种忘我的革命精神,诲人不倦和满腔热忱的工作态度,其使我永生难忘。我为失去这样一个好的领导,感到万分痛心。过去,我在焦裕禄同志的亲自领导下,思想上有所提高,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焦裕禄同志对我的要求相比还相差很远。我没有把他的革命精神真正学到手。焦裕禄同志终日想的是人民“二字”,可我呢?对革命工作整天是“怕”字当头:怕挑重担,怕受批评,怕犯错  相似文献   

14.
康宁 《投资与理财》2014,(13):68-68
在十几年前,咱们的日常生活里并不存在“理财”这个概念。那个时候,一方面大家挣的都不多。没有什么结余;另一方面,余钱要么存在银行,要么去买国债,也没有什么值得动脑筋的地方。最近七八年来,不仅银行可买的理财产品多了,银行之外可以投资的渠道也多了,所以才开始需要对手里的余钱专门打理一番。  相似文献   

15.
多磨一会儿     
记得小时候学习写毛笔字时,我写出的字总是没有别人的黑。我问老师:“我写的字为什么总是不黑?”老师给了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多磨一会儿。按照老师的叮咛,多磨了一会儿墨,果然见黑。 墨者,黑也。真正的墨当然不可能磨不黑,所以磨不黑并非墨的问题,而在于自己放弃了最后一点的努力,没有多  相似文献   

16.
近日,总行杂志社举办的“在党的阳光下”征文评奖揭晓,我撰写的《誓言无声》荣获了三等奖,我的文友粉丝纷纷打电话、发短信表示祝贺,也有的老同志开玩笑地说:“什么时候学会撰文弄字,写上散文随笔了。”我仔细地一想,是啊,原来曾写过论文、写过通讯报道,不会写文学作品啊……?这还真得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我的网友。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78年考入财经院校,到现在33年,没有一天离开过金融这个行业。“金融文化”现在没有一套成型的体系,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实践。让我讲“金融文化”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什么叫“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个朋友打电话要我给他们公司写个司训。朋友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装饰公司。说实话,对他们公司的情况我是一无所知,写司训更是难以胜任,便照实对他说:“这个任务我无法完成,因为我根本就不了解你们公司。”原本以为事情就此打住,可没想到的是,他哈哈一笑说,以你大主编的文笔,写几句口号性的文字没什么难的,你就别推托了。我一时无语,知道和他解释不清楚了,也就含糊地说了句“我再考虑一下吧”,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爷爷今年86岁了,是县搬运公司的退休人员,最近他在忙乎一件事,那就是组织单位的退休人员搞一次聚会。之所以这个“革命”任务落在爷爷头上,是因为爷爷是他们中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郭中华是我刊的特约通讯员,所以有了比较多的交流和沟通,也就多了一层了解。原来知道他文章写得好,多次在不同刊物发表经验和理论文章,连续两届被我刊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获得我刊创刊25周年“十佳通讯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