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志恒 《中国市场》2011,(40):139-140,144
本文针对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分析了"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等问题,对《解释》中所规定的指使逃逸构成共犯的规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兴卫 《中国报业》2014,(21):80-81
最高法院这次发布的司法解释,与已经实施的《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同形成了有关互联网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体系,对于规范网络行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海亮 《中国拍卖》2013,(10):32-34
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 截止到目前,也仅仅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对此问题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一是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规定的强制拍卖;一是2009年9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租赁房屋的拍卖。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201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已于2014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5.
邹淇曲 《商》2013,(1):177-177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犯罪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为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集资诈骗案件时提供了指导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主观方面认定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该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但何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其应如何认定?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理论界亦无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6.
《商》2015,(13)
2012年两高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的解释》(以下简称内幕交易司法解释)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在内幕交易主体界定方面立法上的空白。本文在该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的具体分类、特征及其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华商》2013,(9):75-7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施行。《解释》进一步厘清了网络言论的边界等问题,为打击网络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既要打击网络诽谤犯罪,又要保护网民的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2年7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3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二年七月三十日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规范对企业破产案件的审理,结合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一、关于企业破产案件管辖第一条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9.
于欣川 《商》2014,(52):239-239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投保交强险的义务.未投保交强险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此点已为诸多省市的地方性法规和2012年《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交通事故司法解释》)所明确.然而随着司法实践的演进,因未投保交强险的产生的疑难复杂问题不断呈现,相关争议也积累不少.笔者以案例出发,对此类问题作一梳理,希望对争议的解决能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2月1日起,借国企改制逃废债务的行为将得到有效制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今年1月3日在北京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03年2月1日起实施。《规定》对此类行为界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1新华网2012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中国首部反垄断审判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8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反垄断审判领域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对于指导人民法院正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顺利出台。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新环保法中确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有序开展,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征求对此司法解释的意见。征求时间自2014年10月1日始,为期一个月,社会各界人士可采取书面寄送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司法解释意见稿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1)
<正>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于5月1日起施行。《解释》明确了在涉及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侵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商家提供的产品服务可能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等五种情形下,消费者协会可提起公益诉讼。其中,商家的"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等均在可提起公益诉讼范围之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消  相似文献   

15.
高法司法解释商品房合同避免产生纠纷新华网2003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商品房销售广告、拆迁补偿安置、房屋面积缩水、商品房的交付使用及风险承担、商品房质量、商品房包销、商品房担保贷款(按揭)等方面如何具体适用法律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其中规定,销售广告可以成为商品房买卖合同内容;买房子“缩水”3%将难以解除合同;房产商恶意违约欺诈将付出沉重代价;到期不给办理房产证买房户可申请赔偿损失;“交钥匙”就算房屋…  相似文献   

16.
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就傍名牌案件的受理和民事责任承担等问题作出规定。司法解释明确,原告以他人注册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等侵犯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企业名称权等在先权利为由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7.
梁栩凌  宋平 《商场现代化》2006,(17):227-228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一直存在着施工企业资质不足、施工管理秩序混乱、司法审理缺乏针对性法律文件、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等缺陷,这其中无效合同的管理及审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司法依据,客观上缓解了因法律规定不明导致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的现象。然而,《解释》中的个别条款(如第二条)却独具歧意,与以往《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以及法院和仲裁机构以前的处理原则出现较大区别。本文着重就《解释》第二条涉及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齐姗姗 《商》2014,(26):211-211
2012年中旬,最高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反垄断审判这一块,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做出实质动作,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现实审判中,该司法解释都在指导具体案件审判、引导法律适用、大力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全面依法严格遏制垄断行为等方面存在意义重大。本文就其出台背景、主要内容、施行意义和需要完善的方向做浅析。  相似文献   

19.
赵霞 《商》2013,(8Z):157-157
随着2010年《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颁布与实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不断完善。欲在我国构建更为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其理论来源,以及我国具体的法律规定,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运用此项规则。  相似文献   

20.
粱栩凌  宋平 《商场现代化》2006,(6Z):227-228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一直存在着施工企业资质不足、施工管理秩序混乱、司法审理缺乏针对性法律文件、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等缺陷,这其中无效合同的管理及审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司法依据,客观上缓解了因法律规定不明导致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的现象。然而,《解释》中的个别条款(如第二条)却独具歧意,与以往《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以及法院和仲裁机构以前的处理原则出现较大区别。本文着重就《解释》第二条涉及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