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这里,我们不妨稍做回顾: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9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到300亿元。10年后的1989年,就增长到5000亿元。在4年以后的1992年,就突破了10000亿元。接着仅有两年,到1994年底,又突破了20000亿元.然后,1995年底,接近3000亿元,1996年底,达到38400亿元,1997年,达到45800亿元,1998年底,又达到了53000亿元。今年1月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60000亿元大关。 60000多亿元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2.
不发达地区居民储蓄倾向特征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蓄倾向上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发达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城镇居民储蓄倾向持续上升,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1997年后也大幅提高,使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各种体制改革造成城乡居民“未来不稳定”的心理预期,抑制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在增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压缩了基本生活消费,导致储蓄倾向上升过快。必须采取城乡由有差别的对策来降低储蓄倾向,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4.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使受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从1979—2009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的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9%以上。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五年之后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是,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失衡问题作出了论述与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的失衡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未来面对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低储蓄区域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实践中具体涉及到基础条件各异、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不同经济区域,储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的作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来。一般认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表现为一种良性促进、高效促进,而欠发达地区则陷入某种低水平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不仅是因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快,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的居民储蓄过高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近7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是否太多?在全国年“工资总额”9000多亿元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年增长达七八千亿元,这种增长态势是否反常?在目前低工资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居民储蓄总额提高到12万元水准,会使社会比较安定。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贸易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国际的金融发展,要求我国在进行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给世界经济乃至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近些年来国际上爆发的几次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总结了导致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些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了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一些建议。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给各国包括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参考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增速放缓、贸易下滑紧缩,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贸易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兴盛等问题.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更是对中国政治智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后已广泛影响到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从营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西方有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采取以下措施:精简产品组合;改进产品定价;加强信任。笔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营销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完全等同于西方。中国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降本增效,调低价格;开拓融资,力保生存。其相应效果依次呈递减状态。在加强信任、增强信心方面,企业普遍重视不够,而政府层面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与备受瞩目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也显示了"中国模式"的成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上彻底破产,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破产。而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备受瞩目。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规模和范围,深刻认识危机的资本主义性质,对正确应对"中国模式"可能面对的任务和挑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最终着眼于为国家的战略安全提供重要原材料的基础性保障,为此必须解决技术落后、资源不足、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天然橡胶价格的剧烈冲击虽然会影响短期内的销售收入,但从长远看也为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升级改造和能力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在全球企业并购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并购热度却不降反升。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表现积极,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意识到,我国企业并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以规模为导向的企业并购有可能会导致合并后企业的资产效率降低;二是企业并购被政府赋予了过多的产业政策使命;三是企业并购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部分企业在并购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此,应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二是合理定位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四是提高企业在并购中的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房地产业现状,从宏观全局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并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借鉴,进而提出中国房地产结合城市发展建议,以期更好合理进行房地产业调整,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学者运用预防性储蓄假说来解释中国居民储蓄行为,试图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方。文章在回顾预防性储蓄假说学术思想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