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自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唯一驱动力,但其实,即使最坚信自利价值的思想家也从未忽视过“他利”的存在。亚当·斯密就曾在《道德情操论》开卷中写道:无论把人看成多么自私,在人的本性中仍然明显存在某些根本原则——一个人对改善别人的命运产生兴趣,将别人的快乐当成是自己的必需,虽然从中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只是看见它就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的"经济人"是自利的,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目标,而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则认为人必须具备同情心,要关心别人的利益,是利他的,"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个"斯密难题"。文章认为经济学分析的人是生活在具体时代中的,分析人是不能够脱离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且人的本性也是由具体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是内生性的,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行行为决策的动机会由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3.
《连锁与特许》2009,(10):62-63
无论是评价三鹿奶粉事件还是全球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都曾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强调企业家要有"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书讯     
《品牌》2006,(11):77-77
<正> 《谁认识马云》当他在国内最早到处宣讲他的"黄页"时,别人说他是骗子;当他喊出"要做全中国最好的企业"时,别人说他是疯子;当他执意要创办全世界最伟大公司时,别人说他是狂人。然而,他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企业家。他的阿里巴巴被评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他还是比尔·盖茨、克林顿和布莱尔的朋友。难以相信一个颧骨深凹、头发卷曲、身  相似文献   

5.
戈峻 《WTO经济导刊》2009,(12):33-33
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其巨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指出:“若个人和企业欲追求可持续的经济成功,则需同时给予他人及社会以人文关爱。”  相似文献   

6.
刘建强 《创业家》2011,(11):62-65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你只要很有信心地告诉他们,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会感激你。——杨德昌《麻将》,一部讲述骗子与傻子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斯密的《国富论》中谈到个人私利最终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实现了全民福祉。斯密肯定个人野心同时,还合理解释了行善行为的人性基础。在其《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推出了他的“共感说”,强调行善行为来源于人的同情心。这样,经济生活中的私心与精神生活中的善意就统一在作为个体的人身上了。  相似文献   

8.
假如返回两百多年前,见到亚当&#183;斯密本人,问他:《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究竟谁更能代表他?这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奠基人,肯定和所有后来人一样,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9.
吴安新 《商场现代化》2007,(23):387-388
<正>亚当·斯密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亚当.斯密也是一个伦理学家,以《道德情操论》为代表作。也正是这两部著作,留下了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即"亚当·斯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维迎 《商界》2011,(8):42-45
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自我为中心的,这与经济学的假设无异。于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不仅写出了《道德情操论》,也写出了《国富论》。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自利的,但他同时还承认存在次要的利他动机。因此,斯密实质上是人性二元论者。而在《国富论》中,其关于行为动机的自利设定只是出于构建理论体系的需要而对现实人性所作的必要抽象。综合考察《国富论》的研究主题和内容、斯密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他关于自利设定的隐含预设,我们揭示这种抽象是合理的。因此,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斯密问题"才是一个伪问题。澄清"斯密问题"的理论启示是:在构建经济理论时,需要基于现实情境合理地抽象出基本假设;实践启示是,构建适宜的道德基础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柯卡尔迪,是古典经济学之父。他一生的理想是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系统阐明生存在宇宙中的这个无限而又联系着的人类活动体系的整个过程,以及人类社会这架大机器的运行机制。他勤奋好学,呕心沥血,留下的《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商》2012,(1):96-9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德鲁克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 中药牙膏的话语权失落 中药牙膏品牌多年来处在每况愈下,市场大幅萎缩的状态,原因是国内各中药牙膏品牌均错误地、主动地放弃了自己的价值和话语体系. 面对"光鲜亮丽"的国外品牌进入中国时,盲目的"自惭形秽"和比消费者更积极的"崇洋媚外",觉得自己太"土"了,要"跟上":因此别人喊防蛀的时候,他们也喊防蛀,别人加氟,他加"双氟",别人加盐,他也做"盐洁","盐白".  相似文献   

15.
周希炜 《商》2014,(19):45-45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是亚当·斯密在伦理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的经典名著,也正是源于这两部著作中对人性论述的不一致,才构成了"斯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浙商》2011,(9):28-29
双汇瘦肉精事件让商业道德之辩再被推到风口浪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就曾提出,企业家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0)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之一,我在这里借用海德格尔《林中路》这个名字,其实是有一定寓意的——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而我将在此谈论一些自己对"道德"这个问题的拙见,谈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归宿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的。毋庸讳言,"道德"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被我们不经意提起,甚至就是常挂嘴边的习惯用语。评论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会说道:"某某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某某行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但是何为道德?我们在说一件事情或者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好坏的时候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回归概念本身,抽丝剥茧、一层层揭开"道德"最原初、最基始的面纱。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曾有这样的告诫:"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 根据十八大报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将不会变化,即"提低、控高、扩中".沿着这个思路下决心鼓足勇气发展下去,扭转民穷局面,减小贫富差距,以实现共富为目标,向橄榄型社会形态迈进,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9.
"拍纪录片有时会让人惶恐,因为我怕误导别人.这是一个拼命求证的过程."在第48期"科学咖啡馆"的活动上,纪录片导演李成才这样形容自己拍摄纪录片的初衷. 在这个咖啡飘香的科学之夜,李成才分享了他一直坚守的"初心".多年来,李成才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的山川大河、一草一木,让科学在纪录片中生动地流淌.《创新之路》《货币》《华尔街...  相似文献   

20.
开心加油站     
算你狠 我在出租车里听别人打电话到电台点 歌,有一个男人打电话进去说:"我是外地 人现在回家的车票买不到了,只好在南京 过年了。我想点首歌。"主持人问他:"你 想点歌送给谁?"我当时想这还用问,肯 定是远方的父母亲人了谁知他下面的话让 我爆笑不止,他说:"我点一首陈小春的《算 你狠》,送给火车站的所有票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