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乡村旅游地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配置缺乏统一规划、缺少从植物景观角度提升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及自然品味等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乡村旅游地的植物配置应突显乡土特色,选取植物景观配置合理的乡村旅游地为示范区等相应解决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位理论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尝试将生态位理论引入旅游地竞争中,提出旅游地生态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单元的状态,如游客数量、环境容量、资源开发量、旅游收入等;二是生态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和支配力,如游客年增长量、旅游收入年增长量、资源消耗量等。两者的综合体现了特定旅游生态单元在旅游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即旅游地生态位。在此基础上,以位于皖南的黄山、九华山、齐云山三座名山为例,提出旅游地竞争的生态位扩充策略和生态位分离策略,不仅为国内其他旅游地竞争提供借鉴,并且充实了旅游地竞争理论。  相似文献   

3.
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将其应用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能够为旅游地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从旅游地自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构建了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双层分析模型,从方法论上为该理论在旅游功能区域中的研究提供一种探索性模式。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应用分析与评价证实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其评价结论也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和资源消耗、环境危机的影响,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作为一种尊重自然和人类原生态的设计手法而备受推崇。由生态设计衍生而来的生态旅游是一种既保护环境又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可持续旅游形式,在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应以生态旅游思想为规划理念,以景观生态设计方法为技术手段,施行旅游景观生态容量管理,树立景观设计师的生态责任,并逐步完善生态政策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双筛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旅游地“名片”,对旅游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地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完成。旅游地形象设计理念伴随着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而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旅游地形象设计理念大致经历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资源与市场结合的旅游地形象设计和社区参与旅游地形象设计三个阶段。“双筛法”是一种应用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新方法,它致力于协调旅游地形象设计过程中旅游规划专家、旅游开发者、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和旅游地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其间的矛盾,最终构建“和谐旅游社区”。它包括旅游资源普查及其市场评价、旅游地形象专家创意、旅游市场认可调查、开发者与社区居民对旅游地形象创意的接受性调查、旅游地形象最终确定五个基本步骤。当然,随着旅游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旅游规划思想的演进,旅游地形象设计中的“双筛法”也应不断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类学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量的旅游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规划专家们只是注重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因而,在规划中提出了很多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措施,而忽视了旅游对旅游地的文化影响,对如何保护旅游地的文化,很多的规划文本都没有涉及。我们运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涵化和变迁等理论和方法,对旅游地开发后可能出现的文化影响进行评估与分析,进一步提出在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监督和调控的一般方法,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正逐步成为测度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发现我国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的评述、不同尺度旅游地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单项旅游项目的生态足迹研究、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在时间尺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后续研究还需弥补衡量指标单一生态偏向性和数据获取与计算误差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生态可持续与旅游发展需求的关系,有必要对旅游景观健康进行诊断。将景观健康的特征与标准引入旅游地人地关系研究中,阐述旅游景观健康概念及内涵,构建旅游景观健康评价CSAVR模型,并设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实现对旅游景观健康量化评价与分析,是景观健康理论拓展至旅游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位的济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游地生态位的分析发现:曲阜和周边县区生态位重叠现象严重;济宁大运河段各景区分散发展,未形成整体旅游品牌;济宁市内各景区旅游产品层次较低等问题。鉴于此,应实施:整合资源,形成三大旅游共生网络,扩充生态位;在各旅游共生网络内,实施有效生态位分离;在济宁都市圈内积极寻找潜在生态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导致旅游地生态安全问题产生有旅游业与非旅游业两大因素,其中生物入侵是非旅游因素中的重要领域.本文以我国松材线虫病为例,在初步探讨了生物入侵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和旅游发展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入侵与旅游发展交互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试探广西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广西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由于强调大自然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在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往往对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从广西民族生态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探讨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问题,促进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民族生态旅游产业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视角观照新世纪诗歌,自然生态的美学维度前所未有地得到彰显,不仅改变了当代诗歌中自然景观描写长期被忽略的现状,而且有效地借鉴传统山水诗歌理论,衔接上了被割断的民族诗歌血脉,较好地实现了生态主题与诗歌文体相融合的美学效果,具备了形成生态诗歌思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小城镇是区域网络结构的一部分,与区域内大中城市共同形成生态经济环境相时独立的一个系统,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受财力物力所限,人工生态环境往往较差。必须注重保护小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优化人工生态环境,用生态环境序理论指导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小城镇的规划人城市区域网络整体的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单向流动的线性化发展模式,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的对立与冲突。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从系统观点提出产业的调整,使人类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充分交融,实现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是改变线性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手段,符合建设节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态补偿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国家通过制度安排,对生态产品提供者给予的经济补偿。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补偿的经济伦理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是解释生态补偿存在原因的三大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征收税、费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纵向、横向一体化理论释明了生态补偿的政府路径。国外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阐述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概念、特点及其对景观开发规划的要求;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论述当地开发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及其景观开发规划的主体思路和构想;提出应当注意通过景观系列组合的游览顺序、景观内涵意蕴的软件开发等手段,突出有关生态景观在美与丑、好与坏两个相反方面相互衬托的对比性,从而提高生态旅游的景观游览效果,强化其对游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桂林石刻与山水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桂林山水是桂林石刻的物质载体,没有桂林山水就没有桂林石刻.桂林石刻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和精华,是桂林山水旅游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桂林石刻与山水旅游的关系,确保两者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充分利用,也是对自然生态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形武的模拟。其目标是要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和共生共存原理,使资源和能源利用达到最小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生产的输出端采用资源的再循环原则,实现废弃物向再生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将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实质上人类进行生态旅游活动正是从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的。人类初期由于对自然现象的不了解 ,产生了对生存环境的第一次恐惧。旅游在推动社会进步 ,淡化对自然的恐惧方面 ,完成了第一次历史使命。当人类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时 ,对生存环境的第二次恐惧随即产生。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落实有助于化解第二次恐惧 ,生态旅游有利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并支配其行为习惯成自然。旅游的第二次历史使命将助推自然、人、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均衡交点。旅游的根本动机在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竞争加大,旅游广告日益增多,其中违法广告占据很大的比例。在列举了问题旅游广告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我国目前旅游广告管理现状,尤其是旅游广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寻求加强旅游广告管理的有效途径,建议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的力度,切实解决当前旅游广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