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渔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作为大京九经济带上工业城市的新余,渔业经济发展条件较优,潜力较大。如何将农业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工业城市的固有优势结合,坚持农村优势与城市优势对接,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发结合,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苑霞 《中国渔业经济》2007,(1):I0003-I0003,F0003
图1: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讲话。其指出,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必须加强渔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渔业经济与政策研究工作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时代背景,把握当前渔业经济政策研究的重点领域,深刻认识政策和科技支撑渔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渔业增长方式转变都是基于生产要素之上的概念,而渔业生产要素状况决定着其生产能力状况,综合生产能力的量变将引致增长方式转变的质变。所以,要实现渔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首先要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渔业生产要素状况的改善。基于此,改善渔业生产要素状况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十多年过去了,转变增长方式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更是当前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为建设现代渔业、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呢?在“2007’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上,全国人大农业委员会万宝瑞副主任委员的主题报告——“转变增长方式建设现代渔业”引起众会议代表的浓厚兴趣。为了从理论前沿到政策实践更深入地探讨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论题,本刊副主编杨子江采访了万宝瑞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概念和影响地勘经济增长因素及地勘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阐明了地勘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地勘单位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并对地勘经济结构、适度经济规模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射阳县依托本地资源,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了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12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8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渔业的纯收入达2300元,出口创汇2130万美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22.2%、26.4%、30.6%、42.5%。  相似文献   

7.
一、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畜牧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畜牧业产出的增长,包括畜产品的增长和畜牧业产值的增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畜牧业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的分配、组合和使用方式,其本质内容是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从畜牧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来看,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的增长,属于集约型增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对增长的需求拉动、技术进步、经济运行的外部制度…  相似文献   

8.
《渔政》2007,(1):21-22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我市海水养殖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海洋开发热潮持续升温,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竹心 《中国渔业经济》2007,(1):F0002-F0002,I0001
2007年1月1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渔业经济》杂志在北京举办了“2007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32家单位的97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万宝瑞副主任委员、农业部盂宪德老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提出了“大都市渔业”的概念及其产业特征,并从地缘优势、生产要素特点、渔业发展和渔业结构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发展“大都市渔业”的可行性必要性,最后提出:发展“大都市渔业”可以从科技创新机制上对我国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渔业贷款与渔业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贷款是渔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基于VAR模型,利用1986~2009年间的数据,对中国渔业国内贷款与渔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渔业金融发展与渔业经济增长互不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促进渔业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成为推进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渔业补贴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新时期,由于受渔业资源衰退、油价上涨和渔场缩小等因素影响,渔民增收较困难,建立完善渔业补贴政策,对渔民增收、渔区稳定、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有关渔业补贴政策现状、取得成就及存在问题深人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依赖资源消耗型的传统渔业已经不符合渔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渔业必须转型升级,发展渔业循环经济是渔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通过对广西发展渔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在新形势下发展渔业循环经济主要模式,结合广西自身条件,并提出广西发展渔业循环经济要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科技渔业、蓝色渔业、建立三产联动机制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广西发展渔业循环经济提供一些依据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旭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5):133-137
论文基于JamesCVanHome可持续增长模型,以2007~2009年我国渔业类上市公司样本,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均值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渔业类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可持续增长模型能够指导渔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公司的实际增长率与其可持续增长率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资产周转速度慢、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渔业类上市公司实际增长率脱离可持续增长率轨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截取山东省1996—2010年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对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海洋渔业与海洋经济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呈现单向因果关系,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渔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渔业的发展则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有效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壮大,可以有秩序、低成本地实现衰退产业的撤退和调整,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舟山市产业结构调整为例,说明产业政策对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不断出现,如何实现海洋经济的绿色转型成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联合国《蓝色世界里的绿色经济》报告为背景,梳理了一些国家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发展进程和实践情况,探讨了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借鉴的有益启示。建议从明确海洋经济绿色转型重点领域、依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借鉴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陈岗 《中国农史》2007,26(1):50-57
近代前后,广东商业移民是推动广西等西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重要力量。本文依据方志、年鉴等方面的资料,以苍梧戎圩为个案,追踪考察近代广东商人的商贸活动对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农家经济变迁之深刘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urrent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food quality, the meri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re frequently championed, but few studies have sought to integrate the changes in soil conditions, biodiversity and socio-economic welfare linked to the conversion from non-organic to organic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undertake this approach with respect to one case study. Its conclusions may not be representative for all organic conversions, but the findings are of relevance at a time of debate over changing patterns of subsidies and other incentives in agricultural policy.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emonstrable differences in overal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comparison of organic and non-organic farming, with field evidence of increased species diversity, and an eventual improvement in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organic farming regime. The broad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are definit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arising from organic agriculture that are not fully reflected in the present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incentives.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variations in farm management practice strongly influence the notion of on-farm and off-farm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