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保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展与困境分析,可以发现:保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存在着分红保险一股独大、公允价值有关公允,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保险监管指标计量基础改变等问题,鉴此,应改进保费收入的度量标准,完善准备金计量中有关折现率、风险调整和合同服务边际的评估标准,引入综合收益表列报方式,完善保险监管会计体系,强化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会计原则协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会计国际化的目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首先要制定公认的、高质量的基准会计准则,才能在国际资本竞争的推动下使各国会计准则向基准会计准则靠拢。这是会计国际组织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双向沟通过程,这一过程将是长期、复杂的。要加快这一进程,正确选择“趋同”的切入点是非常必要的。从性质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准公共选择过程。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将会计原则协同作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应是恰当合理的。由于各国的会计背景不同、环境不同,会计原则的协同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在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中,会计原则及其导向日益受到重视,从中我们看到会计原则协同的希望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揭开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面纱——对IASB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今年7月30日发布了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履约现金流现值加剩余边际的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研究观点,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认为,该模式虽然能够提高保险公司准备金信息的有用性,但依然受到了传统精算理论的影响,没有完全遵循会计基本原则和方法。只有彻底摆脱精算理论的束缚,才能揭开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刘奕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2):15-16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但仍存在目标定位、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识等方面的差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必须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一味追求等同.做好路线图的贯彻落实工作,必须协调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组织动员各界积极参与,做好国际... 相似文献
6.
7.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规范了保险人签发的原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与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等不同,原保险合同准则是一个全新的准则。它充分考虑了金融机构中保险公司的业务特殊性,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本文拟就我国原保险合同准则与国际准则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8.
9.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提出,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需要充分理解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要求,优化财务报表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等相关内容,对流程及系统进行优化,强化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及手段,以有效降低该准则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探究了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核心变化,介绍了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下的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要点,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戍为大势所趋的客观事实,我国应制定合理的制度安排,确定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优路径,谋求共同建设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