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费孝通和柳田国男分别开拓了各自对本土社会的独特研究。费孝通以“乡土”为对象,以“同情”来自省的学问,宗旨是通过对本土社会的理解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举措。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乃是由乡土的人们在乡土、地方或农村搜集资料,以比较之法认识乡土,最终的目的则是认识整个日本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乡土研究是“自我反思”的学问,这也正是费孝通与柳田国男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两位先生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采取了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正好体现了近代亚洲知识分子的学问特点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评论与讨论     
刚才陈教授就知识分子问题,尤其是中吲近现代的知识分子问题展开的论述,我想其中一部分内容足与90年代初知识分子边缘化的议题相重叠的。比如对知识分子的“改造”,以及“知识”本身遭到否定的50年代、6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状况,我想这是大家都有所了解的。  相似文献   

3.
张明新 《开放时代》2009,(2):131-151
以建构主义范式的“框架分析”为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建构一个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检视后SARS时代中国大陆主流传媒对以艾滋病为代表的公共健康议题的可能呈现,再现模式。该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包括“概念系统”、“议题/内容定位”、“文本结构”三个分析层次,适用于探索社会公共议题的媒介框架。通过对四家主流报纸386篇艾滋病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事件框架、防治框架和政治框架、片段框架分别在前述三个层次是媒体架构艾滋病议题的主要模式。较之于“党的新闻事业”,专业主义媒体更倾向于以价值框架、社会框架和主题框架呈现艾滋病议题。在“医学社会性”基础上,公共健康还涉及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这是本研究要揭示和讨论的重要意涵。本研究还就不同新闻范式下媒体艾滋病议题框架差异呈现的政治经济逻辑予以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多,这不仅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视野,而且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所形成的新的学科有: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经济学、语言经济学、宗教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经济哲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数理经济学等等。这些不同的学科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二是经济学被其他学科“帝国主义”,即采用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正> 林彪、“四人帮”在他们肆虐的十年间,竭力推行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知识分子被当作反动的社会力量,横遭凌辱和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知识恢复了名誉,知识分子也得到了解放。党中央已经明确宣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这些已经成为调动我国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但同时必须看到: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封建的传统观念和小生产的狭隘偏见还在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我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许多具体环节还存在着缺陷。这些又妨碍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发  相似文献   

6.
沈世伟 《经济地理》2011,31(5):844-851
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地理学界在旅游研究上孜孜以求,成果丰硕。回顾分析了法国地理学界旅游研究的起源、内容与演变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创建"以地理学为主视角的旅游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在旅游地的评估与管理、以旅游者行为为中心的研究、旅游地及其概念的演变等方面尤有建树。这些新进展可能继而引发下一步的研究进展,例如关于旅游认知的真实性、旅游规范、旅游经济、遗产旅游等议题的探讨。可见,旅游大大拓展了地理学科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7.
陆昱 《经济论坛》2009,(22):9-13
经济学研究者因为没能预测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而饱受诟病,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如伦理学研究者和法学研究者也因此颇受问责。其实,无论是伦理学研究者和法学研究者,还是处于风口浪尖的经济学研究者,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做出了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的努力与贡献。但是,学界所谓的“伦理中心主义”、“法制万能主义”和“经济学帝国主义”等学科藩篱不仅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面前,任何单学科的研究已经不能胜任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只有跨学科研究才能真正产生出超越时空的逻辑穿透力、理论想象力和现实解释力,才能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发展,创造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张国庆 《经济师》2007,(5):24-25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政治紧密相连,是统治者的附庸,这一事实导致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和思想、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丧失,使知识分子失去了作为社会精英应有的社会作用;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新世纪的世界潮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带来知识分子的新生。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环境指对人身心健康具有恢复或促进作用 的环境,非威胁性的自然环境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恢复性环 境。因此,以“恢复性自然环境”为议题,对近40年的研究 成果,从学科背景、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出6种重要的研究视角,即遗传进化 视角、心理机制视角、公共卫生视角、辅助治疗视角、规划 设计视角和文化溯源视角,并对每一种视角的研究思路和重 要成果进行了概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多学科的互相借鉴与 融合提供基础,继而实现恢复性自然环境研究在理论与实践 上的连续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将师范院校视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机构,考察它们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变迁中的角色。笔者指出了欧美学界在中国教育的研究中对师范学校的忽视,认为这种忽视表现出他们在研究中国社会时仍持有“隐性”的“西方中心论”。文中讨论了师范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设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来源和教育实践活动,认为这些都表现出中国对西方教育制度的选择性接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以及“中”“西”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相互渗透、包容、改造。同时,从社会层面上看,师范学校的独特性使其对清末的社会转型、民国时期的国家建设和乡村改造、20世纪女子教育和女性进入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东山再起,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