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演变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是积极的,60年代后到70年代出现了曲折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重新出台了明确的引资政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给我们带来的思索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3.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单纯运用微观审慎管理工具己远远不足以防范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监管机构也都开始探索如何在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其中,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是构建这一框架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含义和种类入手,论述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发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初衷为依据,将我国外资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在梳理我国外资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初衷为依据,将我国外资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在梳理我国外资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中,主要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业信贷补贴论的实践损害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导致信贷机构活力衰退;农村金融市场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市场化;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在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主张政府应介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9.
10.
曹震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3,(2):86
从新中国对外贸易6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变革与增长是中国对外贸易60年前后一贯的历史实践.新中国成立的前2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一个数量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革的过程,所不同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后一个过程更加迅速,内涵也更加丰富.文章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针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不足与调整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山西则是我国首要的煤炭基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山西煤炭政策随着山西的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本文针对60年来山西的煤炭政策,运用了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过程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渐进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有助于煤炭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宏观构思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总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总体框架、基本精神、运作方向必须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这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长远目标是有利的;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农业发展从近期看挑战大于机遇,而传统的一些国内支持政策又受到WTO的约束,短期内,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压力和难度增大。从推进农业贸易自由化和实现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笔者提出如下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宏观构思。(一)按WTO规则要求调整农…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工具,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梳理了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的举措,总结了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从设立农村保险金融服务综合网点、关注乡村低收入群体风险保障需求和创新试点农业保险互助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外担保作为国家的一种对外负债,自改革开放至今一直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融资发展,对外担保管理经历了从外汇担保到对外担保及跨境担保管理的多次演变和政策调整.本文首先对对外担保外汇管理进行了概述,对五次政策调整进行了梳理,对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农业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旨在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手段。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面对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农业补贴政策理应成为我国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核心。其基本取向是要在遵守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前提下,用足“绿箱政策”,用好“黄箱政策”。 相似文献
16.
张伟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24(4):58-63
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制于工业化进程,每一个国家都只能选择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业保险模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政府的农业保险政策和市场的农业保险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差距导致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地区差异,建议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担财政补贴资金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补贴标准和保障水平相近的农业保险服务。 相似文献
17.
深入总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进展,并结合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基于66个国家的数据样本系统评估宏观审慎政策缓解疫情冲击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日趋成熟,政策立场逐渐收紧,政策空间不断扩大;疫情防控期间,宏观审慎政策前所未有地放松,有效缓解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金融压力;疫情前充足的宏观审慎政策空间是疫情防控期间宏观审慎政策放松的重要前提,但宏观审慎政策空间宽窄对疫情防控期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操作没有显著影响。应密切关注疫情和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积累宏观审慎政策缓冲,增强应对未来冲击能力,同时应充分挖掘宏观审慎政策空间,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创造良好金融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物化成本保险的低保障向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高保障迈进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主流产品形态成为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由今溯古,首先对成本保险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理论辨析,然后梳理了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在不同时期的产品形态,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产品演变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旨在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自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探索实践了成本保险、价值保险、产量保险等多种产品形态,在保险公司解决高赔付问题、政府担心财政补贴压力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最终选择了物化成本保险的产品形态。但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保产量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保险保障的重点,应兼顾小农户需求继续开展成本保险,优化完善成本保险的“分阶段赔付”设计,并探索开展“产量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9.
如今,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巨大胜利,要想持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必须利用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引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供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涉农高校应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振兴农业经济为重要任务,提高农业硕士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文章立足乡村振兴实际,探索涉农高校农业硕士培养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业硕士培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对资金的依赖日益增强。然而,靠农业生产自己独立去完成资本积累将是一个漫长而不可及的过程,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成为解决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途径。本通过对欧盟农业金融环境演变的研究,来分析建立一个良好的农业金融环境对一国农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