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是影响农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将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纳入理论框架,通过构建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对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理论研究发现,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程度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本地农业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周边区域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农产品品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体现,全国层面的经验分析均验证了理论命题;分区域的检验呈现分异特征,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全国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和农产品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7,(4):91-97
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是指一个技术领先企业的技术会对同行业企业或者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间的技术溢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省份地区在技术溢出绩效综合效率存在差异,均值仅为0.777,大部分区域效率水平明显较低;环境因素对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高的地区基本没有影响,而对效率低的地区有着正向的影响。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各地区企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外部关联性因素排名依次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内生性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出模型,对区域创新、工业智能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PSD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另外,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激励效应,但这一激励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东部地区促进效果与全国层面保持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研发人员、研发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保障长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的方向、结构特征和时空相关性以及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研发人员流动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研发资本流动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与资本流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在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发人才与资本引进策略设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级差异格局;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产业融合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持续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地理相邻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竞争与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均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环境竞争呈现正向空间溢出作用,而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则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此,应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考核指标,扩大环境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范围,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这种提升效应在东部和南方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明显。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信息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效应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关系。为此,应积极推进数字生态赋能创新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运用Super-N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绿色科技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并利用135.53万家数字经济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三者在空间上均呈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但是会对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区域研究表明,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硬设施”和“软环境”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人才数字素养和数字金融支持分别在绿色科技研发与绿色成果转化两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测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金融开放水平,利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邻接空间三种权重矩阵下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金融开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说明城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原因;在邻近关系上,金融开放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表明本地的经济增长除与本地金融开放水平有关外,也与相邻城市金融开放水平有关;但分析认为,地理距离不是决定金融开放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实现机制,且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叠加效应强化了该实现机制。据此,本文认为,以五大都市圈为单元进行金融开放,并与相应的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4—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广义空间自回归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房价上涨与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当以房价作为干扰因素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活动时,房价的上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由正转负,从而绿色经济产出前沿未能实现,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发生损失;绿色经济的正负“空间回波”作用博弈表明,房价上涨带来的负向影响比生产性服务业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溢出效应表明,内生性的房价攀升将引致地区内原有集聚企业的区际转移,新集聚地加持的各类集聚效应将推动新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从而间接形成绿色经济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笪琼瑶 《财会月刊》2022,(21):145-153
本文以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效率的机制分析为基础,采用我国2005~2019年企业经济活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就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反复检验得出,知识溢出和知识产权保护均有益于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分别以知识溢出与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探讨二者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知识溢出越多,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越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越完善,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激励越大。因此,当我国知识溢出越多、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越有益于提高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本文从知识溢出与知识产权保护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能把知识资源转化为创新效率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本质特征,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任务。基于综合配套改革的溢出效应机理,以2010年前设立的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周边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周边区域的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周边区域存在经济溢出效应,而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经济溢出效应的强度随着空间的延展而递减;综合配套改革未能强化经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表现为信息效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模式变革效应和信号强化效应。基于2012~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数据挖掘方法,实证分析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以战略弹性为门槛的门槛加剧效应;国有组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门槛收敛效应,非国有组企业和大型企业仍表现出门槛加剧效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指导下高质量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得地区快速取得竞争优势,而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资源投入,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权,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分权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势作用。但是地方政府资源投入的高效性、中央政府监督的有效性、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均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有所缓解,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文章从数字经济角度探究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确实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跨越门槛值之后,对于创新效率的作用力度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测度2012—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市场发展角度出发,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技术市场发展在数字经济与高技术企业创新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完善技术市场,推动企业成果转化;激发区域创新潜能,提高中西部企业竞争力,以此促进高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合并,得到2000—2013年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显著提升本区域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对于空间关联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虹吸效应”,即降低空间关联区域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规模两条渠道来影响制造业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与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对于中部地区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只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尚未显现。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均能显著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对本区域就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同时弱化对空间关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