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3+3+3"发展战略,着力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农社对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各项重点工作,强化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积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一二三产业呈现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本文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1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难题,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要素聚集困难,产业融合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单一,且竞争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条件受限;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少数民族集聚,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人才引进政策等多重路径来探索推进西南边境地区的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3.
曹哲  邵旭 《西南金融》2023,(4):57-7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脉络,以“创造力—驱动力—牵引力—支撑力—聚合力”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总结了荷兰和韩国的模式及主要做法,以资借鉴。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融合主体间的创造力差异较大,制约了合作稳定性;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存在堵点,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需求端的牵引作用;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融合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聚合力作用有待提升。因此,要聚焦提升融合发展动力,强化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性,打通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的堵点,加强供给高品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桃 《税务研究》2020,(6):99-10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应对自然与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减轻"公司+农户"型企业负担和促进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但部分涉农税收政策仍需作出适应性调整,如部分涉农减免税政策存在负效应、有些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仍显不足,等等。本文从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探究税收制度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适应性,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推广核定扣除办法、加强税收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系统总结传统“+贫困户”带动模式和政策性金融传统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模式的现存问题,梳理了未来产业扶贫的新思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推动“农业+高端产业”,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创新投融资机制——“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模式、“基础设施”收益平衡模式和“投贷结合”产业基金模式,破除了传统模式的痛点难点。最后,本文以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储备林扶贫项目为例,提出了“四融”“四到”规划先行、强化全流程动态风险管控、协助构建合格融资主体、健全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完善前后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分类分层的扶贫长效机制等合理建议,助力扶贫资金实现产业可持续内生造富。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战略布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全面且基础性的。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既要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做好新定位,又要根据数字经济产业的新特点、存在的不足选择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当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存在规划设计欠科学、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主体散而小、产业发展初心坚守不足、产业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就必须紧密融合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具体布局,从规划、导向、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等多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全方位驱动。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且使得新产业的形成成为可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增强农村活力的创新思路。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总体要求,通过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庐江模式"。本文在总结庐江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多种类型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典样板,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其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国家层面的积极肯定,开发前景广阔。本文依据推动主体的不同将乡村旅游分为农户自发型、"公司或合作社+农户"型、政府主导型三种模式,从特点、优势、不足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这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关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河南乡村地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不足、三产融合不充分、同质化竞争和特色产业培育不足等问题.从基层推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积极培育集体经济、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展产业以及发挥好头羊效应等对于解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基建是支撑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也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创新驱动不足、产业融合不深、资源环境压力大、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等瓶颈,新基建通过创新驱动效应、产业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然而,新基建作用也受到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程度、政府数字化转型进度等因素的制约。建议从平台建设强化要素“流”、技术嵌入提升产业“链”、“互联网+”构建平台“网”三个方面出发,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投资布局、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甘农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政策来源和重要意义,以某县农村信用联社“甘农贷”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支持乡村振兴贷款为例,介绍了该县农村信用社创新产品、争取政府支持、联合保险服务、强化贷款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做法。总结了该模式取得的成效,从农业经营主体特质、产业培育、信用环境、产业产品宣传等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融合、产业集聚型融合、农业产业链条拓展性融合、"农业+互联网"型融合、垂直一体化企业全产业链融合、农业新业态型融合、社会化服务型融合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繁荣了农村经济,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动力。本文对安徽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遇到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擎 《投资北京》2008,(9):67-68
在经历了利用政策优惠招商引资阶段、“二次创业”提高自主创新阶段之后,园区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持续震动、国内政策优势不断弱化的情况下,园区旧有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产业调整和优化已经迫在眉睫。面对新一轮产业提升的需求,众多园区选择高技术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创意产业具有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培育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应采取培育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创意产业平台、培育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技能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林莉萍 《中国外资》2023,(5):102-104
<正>中国-东盟(南宁)田园综合体可采取以东盟特色农业风情文化+壮乡特色文化体验为基地的数字经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组合模式,将对驱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有效提升广西农业,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探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西农业综合开发立足区情、主动作为、服务中心、创新试点,  相似文献   

17.
一、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一是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二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化”趋势,即集群化、信息化、生态化。准确地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优模式,认为政策支持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直接因素;要素禀赋的影响力有弱化趋势;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对待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企业,承接的工作重点应各有侧重.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要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方向一致.注重与本地的产业互补相结合,并需要金融部门的主动参与和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资源浪费、劳动力匮乏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兴起,为探索“三农”的创新发展和内生增长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探索“互联网+三农”发展模式,有利于逐步形成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于“三农”经济的转型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实质上是一种介于市场和单个企业之间的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往往受到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散乱差、科技支撑缺失和研发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制约。要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开发人力资源、推动集群创新,建设特色园区、创优机群环境,完善企业集聚和协调机制、培育企业文化认同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