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财政支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握"三农"压舱石战略定位和财为政服务理念,在"十三五"期间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支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乡村产业提升发展、支持质量强农绿色兴农、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浙江财政建立健全了一套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机制。其中,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浙江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资金,探索建立以乡村振兴工作实绩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十四五"期间,浙江财政计划着力推动财政支农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全面发展乡村产业、全面升级美丽乡村、全面深化城乡融合,聚焦打造"重要窗口"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以创造性张力奋力夺取乡村振兴高分报表。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鉴于农业的弱质性,财政支持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但增长率波动缺乏稳定性,农业产出的增速也呈现波动趋势,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发现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河南省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应健全财政支农法规、财政支农有法可依,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大力扶持地方农业特色产业、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责任、提高财政监管力度,提高支农资金利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确保河南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保持现有金融政策稳定、加大信贷投放、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提升金融普惠性等方面阐述了金融支持西藏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指出金融支持西藏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新型农业经营发展质量较差、乡村产业基础薄弱、金融服务设施弱、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协调不通畅等,提出大力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优惠政策机制、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发挥好政府主导推动作用等金融支持西藏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产业效益.为此,要在乡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政务管理、企业运行层面以及游客旅游体验层面构建智慧化旅游服务体系,筑牢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平台.要突出文化特色和市场差异,挖掘乡村文化底蕴,重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能力建设,以推动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对此,未来应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多角度深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潜能、制定差异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魏吉华  肖青 《财政监督》2022,(16):87-92
面对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现状,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并基于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本文审视我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财政政策优化路径,以期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基层金融机构如何围绕总体要求,明确支持功能与自身定位,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倾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金融支持,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将乐县为例,通过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情况的调查,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进展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金融支持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石。近年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较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信贷政策不够精准、金融从业人数和机构数偏少、金融配套不尽合理、金融体系不完善、内在动力不足等方面。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我国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湖南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总结区域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并据此给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功能作用,能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总目标。农村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引擎,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秉承服务三农的本源,有效促进了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一条有效路径。完备健全的金融支持体系是保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作为欠发达地区,制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对此,以欠发达地区忻州市特色杂粮产业为例,对72家杂粮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辖区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展调研,解剖农村金融供需错配现象,研究发现金融供需错配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特点。须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着力破解金融服务供给侧难题,使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主动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农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以来,湖南省东安财政着力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支持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上"三向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了50个,共完成各类农产品抽检54273批次,总体合格率99.98%。(一)助力科技农业打牢基础。东安县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政策支持作用,投入农业科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是指各级财政或政府投资基金通过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投资,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基金累计设立数量为192支,总计管理规模为1239.82亿元。按照省份统计,有23个省份设立了乡村振兴基金。除央企农村投资基金外,设立乡村振兴基金规模前五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安徽、山东、江苏、  相似文献   

13.
财政农业支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采用2008—2020年广西年度数据,引入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法),实证检验了广西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规模效应的正向作用较为显著,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和资金效率。据此,提出保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适度、促进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优化、引导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提升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地方财政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地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天津市开展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农业险种稳步增加,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逐年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健全了天津市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对支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对天津市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开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建议,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城市群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行动。为了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本文总结近年来财政支持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对比襄阳市与洛阳市、芜湖市的差距进行原因分析,并围绕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出财政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乔越  王珏  李璐 《新金融》2023,(2):38-45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深化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功能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银行业支持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关系。结合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2022年7月至9月在上海71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银行业支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效果和路径,并引入距离作为工具变量来缓解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支持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成效,这种作用通过促进资金跨期配置、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促进产业融合来实现。然而,金融科技的引入不足、农村集体资产的活力不够以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认可度不高,限制了银行业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研究,旨在解决财政支持农业发展中的投资目标定位、投资流向与项目结构、投资组织与管理构思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三个层面上构思和选择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模式,以飨各位同仁…… 1:财政支农投资的目标模式 根据农业的本质特征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与经验,在财政支农投资目标模式设计与选择时,考虑的侧重点不在于政府投资数量增长和支农项目、支持范围扩张等方面,而  相似文献   

18.
高佳燕  柳颖 《税务研究》2023,(4):129-132
现行税收政策主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三个方面出发,积极推动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但囿于涉农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涉农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现行税收政策在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运输、加工、贸易,以及涉农金融支持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需要从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优化农产品运输、加工、贸易方面的税收政策,加大涉农金融支持的税收优惠等三个方面,助力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财政金融支持——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坤  李巧莎  杨蕾 《银行家》2014,(4):120-123
正财政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依旧不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只有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创新,才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10月,为全面提升河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农业,更好地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财政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2008~2012年,河北省财政支农支出总额绝对数  相似文献   

20.
县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人均GDP快速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稳步壮大,县域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六大典型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但多数县底子薄、基础弱、发展难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仍存在经济“小、散、弱”、第二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劳动力流失、资金外流等问题。建议在牢牢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瞄准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要素配置,加大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