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徽商从崛起至衰落历时三百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无徽不成镇”,实乃商界奇迹。对其中原因,古今中外学者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有精辟的分析,在这些众多的研究中,都不约而同地看到文化特征的作用。徽商的这种文化特征作为徽商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更是受到商界的推崇并努力发掘其丰富蕴含以求古为今用。本文试图通过徽商经营文化主要内涵、形成及对徽商的促进作用的探析获得对建设企业文化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有助于完善乡村产业结构及推进城乡一体化。本文在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及当前返乡创业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研究》2021,(2)
论文以国家统计局调查所得信息为信息来源,利用多种数据模型,对互联网应用所引发的农户外出务工概率变化进行分析,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联立方程对内生性偏差加以控制,同时对结果稳健性加以检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应用普及对于农户外出务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互联网应用普及率水平越高,其所表现出的"回流效应"越显著。细分务工样本,能够得出使用互联网可以通过收入增长、长期减贫途径吸引农户返乡务工。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银行信贷渠道、非农就业机会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外出务工的重要传导机制。吸引以"乡村工匠"为主的农村优质劳动力回流,对于乡村振兴的持续具有特殊价值。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如期实现,不仅要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村整体互联网普及率,还要着重关注返乡务工群体互联网使用效用性,从而激发外出务工农户回流意愿,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分析,发现不同创业行业所属的产业性质不同对其金融需求差异明显。当前农村金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供需渠道不畅、支农效果弱化、重心偏离、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性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原因是农村金融地位的弱势导致了金融供给的多方乏力。因此,立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角度,必须按照因产施策、政银共担的思路,努力解决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业的发展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商人依据不同的形势选择正确而恰当的经营方式.无疑对其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徽商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能“一年给,二年足、三年大穰,为大贾矣”.或者“骎骎乎五年而中.十年而上矣”,与其顺势而为.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法治体系不完善、法治权威有待加强等。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增强立法、执法、司法的法治保障,探索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道路,用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高效率实施。 相似文献
8.
经营环境是徽商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徽商所处的环境状况对其经营活动乃至生存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徽商非常重视对经营环境的营造.通过谋求权势之交,结好文人学士.热心公益事业等手段来为自己的经营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陶芝兰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5):43-46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视角下,第一书记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意义重大。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能够重塑村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实现认知转变,提升参与乡村治理的引领力、加强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力、夯实参与乡村治理的影响力。但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中面临着单位权威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困境、社会融入和社会信任的自身困境、外力供给和内生动力的主体困境,影响了第一书记治理效能的发挥。为摆脱这些困境,优化第一书记的行动策略,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第一书记精准匹配;夯实网络构建,增强第一书记社会信任;促进政策细化,培育农民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徽商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在古代商业发展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通过发掘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找到与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契合点,阐明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应当从传统文化如徽商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和经营智慧,在现代保险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注重责任担当、持续学习、诚信经营、互助协作、普惠民生、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探索了无产阶级产生贫困的根源,并且批判了国民经济学的伪善与黑格尔哲学的贫困。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废除私有制与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为解决无产阶级贫困创造先决条件。只有消除异化劳动,使无产阶级的劳动建立在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才能为无产阶级摆脱贫困、实现自身的解放奠定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反贫困思想,对我国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时,我们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劳动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将会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对乡村数字化治理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困难,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了数字化治理与传统乡村治理的联系,剖析了乡村数字化治理困境以及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探寻农村数字化治理的突破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乡村振兴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发展模式的经验,寻找各国乡村发展模式的优势弥补我国的不足,本文主要借鉴日本"一村一品"、韩国"新村运动"、法国"农村改革"、德国"村庄更新"、荷兰"农地整理"等乡村发展模式,虽然各国国情制度存在差异,农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基于农业发展的乡村建设都具有共性,可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老龄化程度加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空巢”现象严重。青壮年劳动力要素外移,在故乡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后,在工作居住地缴纳税款,造成了城乡间资源分配不均。基于此背景下,日本从2008年正式实行故乡税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故乡税制度的背景及现状,发现故乡税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发展地方经济、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改善故乡居民生活、链接捐款抵税人与故乡等作用,但实施过程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政府之间可能会有过度的回礼竞争、捐款抵税人趋利选择、城乡居民福利加大等现象。我国在税收体系上与日本相似,可以从税法角度看“故乡税”在中国的可行性,于是本文进一步分析我国捐款抵税政策可能存在的障碍,以及故乡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热心公益事业徽州是徽商的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是其“根”之所在。徽商对家乡总是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经商致富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为家乡尽力。“欲把名声充宇内,先将膏泽布人间。”徽商不仅在家乡的公益事业中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而且随着他们经商足迹所至, 相似文献
17.
徽商对士子科举的扶持和资助封建社会.学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入仕,而明清时期,入仕须经过科举考试。因此,参加科举,折桂蟾宫,就成了士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徽商对家乡学子所寄托的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18.
19.
赵艳娟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2):58-60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指法律应当成为乡村多元主体开展治理活动的最高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严格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影响,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立法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不明晰和村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