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在通过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来扩大内需,这是我国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也需要长效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巳从短缺经济进入到过剩经济,扩大内需巳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扩大内需从短期来说,必须继续实行需求管理政策,努力启动消费需求,扩大政府支出规模并运用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长期来说,必须加比供给结构调整力度,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实现需求扩张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一对矛盾, 计划经济时期,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社会总供给,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向社会总需求。当前, 在我国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在扩大内需上, 1998 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增加投资, 以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 如果想使经济持久地增长, 必须扩大消费需求。从我国的情况看, 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以及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等。因此,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应当采取以下财政政策: 强化税收作用, 用税收调节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调节社会消费水平;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了很大影响,最直接危害表现为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严重受阻,出口增速滑落。这意味着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可能.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最有效、最可能的途径。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包括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纪尽善 《西南金融》2005,(12):12-13
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战略政策是我国改善宏观调控的现实选择。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都应实行倾斜财政金融政策,努力扩大投资需求;实行鼓励消费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河南农村家庭消费动力缺乏、农民消费水平低,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当务之急,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农村消费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村家庭消费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期调整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过程中,除了制定相应的投资消费政策支持外,实施消费信贷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刘晓广 《中国外资》2012,(11):33+35
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成为了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要想扩大内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就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消费政策的支持。本文对扩大内需和调整消费政策的重要性做了论述,并分别提出扩大内需和调整消费政策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电下乡     
《中国资产评估》2009,(8):40-40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华 《税务研究》2012,(11):9-13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被置于重要位置。本文认为,应在总结近两轮积极财政政策中扩大需求有效举措的基础上制定更有效的扩大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发挥其引导职能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解决财税政策的财力瓶颈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朱荣华 《济南金融》2011,(12):14-17
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把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本文对金融与消费需求关系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从消费信贷、股票市场、保险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消费需求所受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需求结构的调整看扩大国内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需求总量不断扩张的背后,隐藏着较严重的需求结构矛盾。为确保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应协调好投资与消费、内需和外需、城市和乡村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将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但是,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这也带来新的货币政策调控问题:中央银行如何对消费金融公司调控来实现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不吸收公众存款而发放无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的消费金融公司将无用武之地,而以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为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会大展身手。文章构建了贷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框架并用以分析其对需求结构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宽松货币政策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贯彻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在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支持经济回暖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在当前信贷高增长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七大信贷风险,以及可能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因素,提出从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实现信贷结构优化、加强信贷精细化管理、控制集团客户中的关联贷款、防止银行资金对投机性活动的支持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保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一个包含消费品和投资品生产的两部门新凯恩斯DSGE模型,并且引入金融加速器以分析货币政策对消费品和投资品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1999Q1至2015Q4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估计结果表明,两个部门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具有较高的价格粘性。外部融资溢价对两个部门企业投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投资品部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更加明显。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货币政策扩张时,投资品部门的产出和通胀膨胀上升幅度比消费品部门更大。理论模型的脉冲响应与VAR实证分析得到的经验事实相一致。金融摩擦导致的消费品和投资品部门需求结构的异质性是解释货币政策对两个部门影响差异的关键。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金融加速器机制主要改变货币政策对投资品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对消费品部门影响改变较小。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加总技术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行为是投资条件、投资意愿和投资行动三者的加总,经济发展、政府政策、资金需求的存在昭示着投资条件的是否具备,信用状况、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则决定投资意愿,这些因素都在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的影响着投资忠诚度和投资额度,其中信用环境、资金需求、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投资期限是民间资本通过人人贷进行正规借贷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民间借贷的正规化有赖于风险防范体系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平台的完善,以及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17.
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内需的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消费券对扩大内需的影响效应,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消费者对消费券看法的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消费券的使用效应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内需作用有限,从长期看,增加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仍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政府投资是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动因、路径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外部监管、竞争、客户及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在业务、产品、区域和盈利结构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及变化。因此,商业银行在实施战略转型时其自身与环境的一致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形式、内涵、状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足以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平衡型战略变化模型,指出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变化因素主要为国内经济发展、入世承诺兑现、信息技术应用、客户需求变化、竞争压力升级这五个方面,内部阻力因素主要为思维、结构、制度和人才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和具体策略安排。  相似文献   

20.
祝梓翔  高然 《金融研究》2022,509(11):1-20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出现了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现象,但有关中国的研究尚缺乏共识。本文基于实证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平坦化问题。首先,结合货币政策冲击和月度SVAR框架,发现通胀的响应程度在2010年后大幅下降。由于证据显示总需求曲线并未平坦化,因此通胀响应弱化可解读为菲利普斯曲线的平坦化。数据显示,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与生产率增长放缓同时发生,因此,本文在标准DSGE模型中引入纵向内生增长渠道,该渠道基于研发投入和知识资本积累,从而使生产率内生于经济周期。研究发现:(1)内生增长渠道放大了需求冲击对产出的影响,但缩小了需求冲击对通胀的影响;(2)内生增长渠道改变通胀和增长之间的替代关系,但不改变边际成本向通胀的传导。分段估计显示,2010年后,通胀和增长的关系弱化是边际成本传导变弱和内生增长渠道变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由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平坦化,中央银行应继续坚持稳增长和就业优先战略,关注但不必过于担心由此引发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