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药类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现状和影响。方法与内容:通过数据分析法,研究沪深两市98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对价、对股本的影响、换手率和投资收益率。结果:①有93.88%的样本公司以送股支付对价,且对价价值集中:②股权分置对于股本结构的影响要甚对股本规模的影响:③股改复牌后市场交易活跃;④复牌后样本公司平均收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下降9.6%。结论:①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②流通股股东持股参与股改获取对价后套现迹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引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用以核算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流通权。笔者对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一、无需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暂行规定》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表明其所持观点是“两笔交易观”。即非流通股股东最初购买上市公司暂不流通的股票是一笔交易,而非流通股股东由于股改要求支付对价购买股票流通权又是一笔交易。两笔交易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和“股权分置流通权…  相似文献   

3.
“对价”是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经济本质而言,股权分置实质上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利益上的分置。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则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本质上是一个对价支付方案。目前全面股改已经展开,上市公司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实践确定可行的对价方案,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和股改的顺利进行。从总体上说,我国股市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试点公司中,一些企业成功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也有一些试点企业的方案不理想,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  相似文献   

4.
法规专辑     
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股市全流通,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顺利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因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暂免征收印花税。二、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  相似文献   

5.
洪礼旺 《财会通讯》2010,(3):105-108
本文分析了1999年至2008年749只IPO样本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抑价情况。结果发现:股权分置并非造成IPO异常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由于投资者“投机心理”具有惯性,股改后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还未能回归,削弱了股改对IPO异常抑价的解释力。政府管制下的IPO市场准入制度造成新股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严重,是IPO异常抑价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要消除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抑价现象,需要改革当今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更多的市场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政策上和实践中首次承认了非流通股和A股“同股不同权”.并以“对价”的方式确认了A股含权的事实。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  相似文献   

7.
邵燕 《企业经济》2005,(12):205-208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这一精神,本文就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利益冲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股权结构调整的原则和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股权分置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对价是股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流通股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社会公众股,非流通股是指按规定不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非流通股具体包括:国家股、发起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基金配售股份、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其他未流通股等,在发起人股中又以国有法人股为主。在中国股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三无版块”外,大部分上市公司均有著约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和三分之一的流通股。股权分置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股票中新出现的G字头上市公司名称标志着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表明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所导致的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也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股权分置问题由来已久,彻底全面地解决历史问题并非易事,这或多或少给未来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影响最直接也最深远。  相似文献   

10.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与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研究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在2006年底已经成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1058个有效样本,我们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显著为正;市场效应与股改对价显著正相关,表明送股越多,越向市场传递有利的信号;股权集中度越高,市场效应越低;股权制衡度越高,市场效应越好,表明未来的控制权市场对流通股股东利益有正面影响;全面实施的公司比试点的公司有着更好的反应。这些发现为提高股票流动性,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有关会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松华 《财会通讯》2005,(10):78-79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在发展演变中,A股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分别设置状态。股权分置的存在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此,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期通过建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市场化协商机制,使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后获得流通权。显然,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是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及由此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前,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四家上市公司已公布非流通股东实施股权分置方案;第二批试点公司名单即将公布。因此,讨论股权分置涉及的、国内外尚无准则规范的非流通股东会计处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创新性。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流通权”符合资产的定义流通权,即非流通股东通过向流通股东给付的流动性对价(为获取流动性而付出的成本)而获取非流通股在二级交易市场流通的权利,满足《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的要求。其理由如下:(1)…  相似文献   

13.
卓毅 《电子财会》2005,(9):48-52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开启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重新分割的大门。随着第一批四家上市公司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股权分置改革逐渐演变为一场通过对价对流通股进行“补偿”以换取非流通股“全流通”的交换。这场利益重新分割的“交换”涉及到一系列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结合第一批四家上市公司的改革试点方案,本文将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从财务与会计角度出发就股权分置改革展开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第一批四家企业试点方案公布,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全流通,此举本意在于通过推行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改革举措,给投资者以信心,促进市场平稳回暖,但始料不及的是股市出现了大跌,投资者用脚投票对这一举措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6.
金透 《陕西审计》2005,(B09):41-41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股权分置”。这是中国股市的特色——窄轨火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障碍,而“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又是多年来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杀手”。沪深两市流通市值2001年6月达到高峰,为18866.36亿元。当时共有1137家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385家,而流通市值反而下跌到9900.92亿元。投资者可谓亏损累累。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政策上和实践中首次承认了非流通股和A股“同股不同权”,并以“对价”的方式确认了A股含权的事实。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但在会计核算方面,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从目前试点公司公布的方案看,支付对价的补偿方式基本有三种:送股(扩股或缩股方…  相似文献   

18.
陈艳 《财务与会计》2006,(11):62-63
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尾声,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改”已基本完成,后股改时代呼之欲出。然而,整体市场股改方案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胜利,只有以此为起点,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积极稳妥地解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度这个深层次问题,股改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选择性信息披露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改革。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理论是“对价”理论,但是很多人对“对价”这一概念存在着误解。文章就对价概念提出的背景、对价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内涵以及对价背后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中近三分之二股票不能流通的问题,证监会于2005年初选取了四家上市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并于2005年5月9日进入了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实质性阶段.会计必须对股改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反映和监督,而股改作为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业务,对会计也当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财政部于2005年11月14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