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峡两岸贸易成本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Novy(2008)模型,测度了1998~2011年14年间大陆与台湾地区按照HS编码划分的各行业的贸易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岸各行业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各行业下降的幅度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两岸各行业的平均关税水平、各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两岸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包括"三通"的实现对于两岸贸易成本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海峡两岸可以继续挖掘贸易成本下降的途径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国家特征视角下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研究——基于2000~200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0~2007年中国的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特征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进行跨时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特征因素,其中,经济规模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有增强趋势;外商直接投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减弱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呈明显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另外,地理位置和政治文化因素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的经验研究——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太在1998年詹旱掐千下隆曲而日太惜况却一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4.
目前测度贸易成本广为应用的Novy方法存在实践性缺陷,本文直接基于Andersen多边一般均衡微观需求建模思路,重构可行的出口贸易成本测度方程,并以中国经验数据为例证与原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稳健的测度差异,很有必要认真探讨。近年来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成本整体加速下降,亚太地区及北方邻国贸易成本明显小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一个用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及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它主要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7.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总体水平和世界定位对正在进行的多边服务贸易协定(TISA)以及区域贸易协定谈判(TPP、RCEP等)至关重要。文章在对Hoekman的频度分析法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中美服务贸易开放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美服务贸易开放度差距不大;(2)美国战略型服务部门的贸易开放度较低,中国传统服务部门的开放度较低;(3)中美两国对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的限制较少,对商业存在限制较多;美国对自然人流动限制较少,中国对自然人流动的限制较高;(4)两国对国民待遇的限制较少,对市场准入的限制较多。文章对该研究结论作出了合理解释,并从中挖掘出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了2001年和2007年中国与94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成本,并按照贸易成本的构成对中国在两个时期间的出口增长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显性和隐性跨境贸易成本的减少以及贸易伙伴国需求的增加。在2001~2007年期间,边境内成本的变化导致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出口损失的减少,而由该成本变化带来的出口损失增加的大部分来自印度和巴西。另一方面,由于隐性跨境成本的约束,中国对于严格遵循TBT和SPS政策的一些高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的出口潜力减少了。 相似文献
10.
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台湾1993~2010年的贸易数据对台海两岸信息通信科技(ICT)制造业最终产品和零部件贸易模式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逐步从20世纪90年代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为21世纪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点在零部件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台海两岸ICT产品产业内贸易都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最终产品;进一步分析ICT产品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的相对技术优势发现,无论是在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对大陆出口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均占据优势份额且呈迅速上涨趋势。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岸ICT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驱动ICT全球性生产网络发展的垂直专业分工链条的分解所导致,而ICT最终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由市场规模等需求性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1.
金融市场发展与贸易竞争力:基于中国各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中国2001~2006年30余个行业的数据,通过考虑行业的外部金融依存度,并区分不同行业的技术含量,考察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不同行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分析指出,行业的外部金融依赖是连接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键环节,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度不同,行业的外部金融依赖程度也存在差异,因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存在不同的影响。在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中,主要区分了金融市场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对贸易竞争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受金融市场发展影响的差异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的确影响了贸易竞争力,但总量、效率指标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Edinaldo Tebaldi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2011,39(4):343-353
This paper uses a panel dataset from 1980 to 2008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high-technology exports. This research finds
evidence that human capital, in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and opennes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the major factors
impa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country's high-tech industry in the global market. It also shows that institutions do not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high-tech exports. However, institutions might impact high-tech exports indirectly via their effect on
proximate factors such as human capital and in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This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at gross
capital formation, savings,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igh-tech exports. 相似文献
13.
Veysel Ulusoy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1,68(1):133-144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an interpretation of comovement between the scale of an economy and its growth rate. I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and emphasized their spillover effects on growth and convergence among countries. 1 employed a technique using a cross-sectional and time series panel. The estimations in my empirical models were done using the nonlinear least-squares method in which I applied a dynamic procedure for an economy along its balanced growth path. I arrived at mixed resul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termediate goods production hav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growth process of a nation. The national level of human capital, however, has negative and in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研究》2013,(11)
本文基于Hummls的垂直分工指数建立环境外包污染指数(PEOI),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微观贸易数据定量测定了外包对中国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数量,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外包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首先,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造成的污染排放逐年下降,且外包对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较低,而对能源、矿产和化工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较多。其次,环境外包污染指数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清洁增长。最后,提高资本和科技投入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FDI流入的决定因素: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基于1992—2005年我国14个FDI主要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分析了FDI流入我国的原因。无论是在所有国家样本中还是在欧关发达国家样本中,资本来源国的市场规模和双边贸易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资本来源国相对劳动成本的提高会增加亚洲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资本来源国贷款成本的相对降低会增加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出口中零贸易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利用1992—2004年中国对166个国家的SITC(Rev.2)四分位出口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出口中的零贸易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发现:中国出口中存在大量的零贸易,中高技术产品以及对欧盟的贸易中,零贸易极其普遍;零贸易的分布受到地理距离、关税水平、贸易费用、收入水平和产品替代弹性的影响;地理距离越远、关税水平越高、贸易费用越多、收入水平越低、产品替代弹性越大,零贸易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越低。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样本和回归方法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贸易与行业间收入差距——基于我国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我国制造业30个细分行业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行业间加工贸易活动的差异加大了行业间收入差距,相关行业在劳动生产率、垄断程度方面的差异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行业总资产贡献率差异对行业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在我国加工企业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与利润被资本所有者不合理占有有关,导致行业内收入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20.
政府支出能否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使用1987-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文章考察了政府支出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在考虑政府支出规模的内生性后,2SLS估计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政府支出规模主要发挥了财政自动稳定器作用,因而减少了经济波动;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变动对总量产出冲击较大,从而增加了经济波动。进一步控制了贸易开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冲击、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稳健性。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方面,需要权衡政府支出规模与政府支出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