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北碚区集体林业主体改革从2008年开始,通过确权发证,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15年3月开始按照国家林业局精心部署,探索集体林业综合改革,重视林改基础建设,分股不分山明晰林业产权,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推进林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筹建林权运营公司,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试验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初步成效。但全区集体林业改革仍然面临困难和问题,林业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广东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适应性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林业"三定"时期"均山"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从林改制度设计与政策适应性调整的角度,对广东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高度概括,充分肯定了广东对集体山林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具体做法,指出了林改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分析了广东集体林"合作共有"的产权模式,并针对提高林改工作的绩效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1984年,我县推行集体经营体制改革,按“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将全县集体山林折价作股,以村为单位建立了174个林业股东会(简称“股东会”,下同)。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着全县91%的集体山林。几年来在我县林业经济领域起了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江西省林权改革第一阶段明晰产权工作的主要做法,并运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林权改革的实施对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的林地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自留山和责任山的经营模式在林改前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几乎不受林权改革影响;而集体山林的经营模式受林改的影响较大,林改之后股份合作、承包、转让等模式逐渐取代了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成为集体山林经营的重要模式;提出了江西省林权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央财政林业补贴政策效益项目对四川省的监测数据,构建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林地确权方式、农户补贴政策感知对林农山林经营积极性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按股分山到户,按面积分山到户能显著促进林农山林经营的积极性;林农对林业补贴政策越了解、感知补贴政策越好,其山林经营的积极性会越高。不过,在按股分山到户的地区,如果林农对补贴政策感知较差,其会利用产权模糊的集体林地发展家庭林业经济,从而间接提高其山林经营的积极性。因此,为促进林农山林经营的积极性,需采取全面推行按面积分山到户,加大林业补贴力度,强化林业补贴政策宣传,拓宽林农增收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义是个山区县,他们利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来搞开发农业,是抓住了这个县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关键,效果确实是非常明显的,我认为武义县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组织开发农业,主要成功之处是抓住这么四点: 一是集体统一组织。在武义的经验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开发农业之所以获得成效,这条是很重要的基本经验。从全国来讲,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在包干到户以后,各地普遍把山划为自留山、责任山,分山到户,但是各地普遍存在分而不治的情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户单家独户没有力量来搞这项工作,社区性的集体组织,确实在开发性的生产里起很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经验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它克服了一家一户没法搞这样一种障碍,使一家一户想干而不能干的事得以实现。另外,集体统一组织开发,对于联产承包制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武义县的做法中,开发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开发了资源,富裕了农户,而且确实是壮大了集体经济,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相似文献   

7.
股份经营富茶乡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因境内有马鞍山、白日山、云雾山、邱家山和黄花山五座大山而得名。前些年,镇党委、镇政府把大田承包经验套在山林上,实行划片切块分户经营,结果分一片,光一片。保护山林资源的呼声逼着把"大集体"的做法又拣了回来,然而"一大二公...  相似文献   

8.
老家的年     
我的老家在烟台福山一个普通村庄.福山在烹饪方面有些历史积淀,号称"烹饪之乡,鲁菜之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还是集体经济,农民在生产队集体劳动一年,也分不到几个钱.尽管村民平时吃粗粮就咸菜度日,但过年却是相当隆重和富有仪式感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河北省农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多数地方对集体资产能分的分掉,不能分的房屋及较大的设备等固定资产长期闲置,造成集体资产极大浪费。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逐步重视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利用,创造出多种增加集体资产积累的方法并取得明显效果。从各地实践看,增加农村集体资产积累的方法大体有如下六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发展林业生产,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和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结合本州的实际情况,把原来三种管理形式的山,即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尚待开发的集体荒山、原划的自留山,都划给农民作自留山。“三山变一山”后,山权归集体,林权归个人,砍伐依法,限期绿化;林木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可以继承,可以转让;现有林木折价到户,折价款由林木收入中分期扣还给集体,主要用于发展林业。“三山变一山”的政策象田土大包干一样,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效地调动了农民护林爱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兴文县被确定为四川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林业局抢抓试点机遇,创新工作举措,探索林改模式,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到2010年末,全县林改基础改革工作已完成,集体林6.12万hm2已分山到户6.01万hm2,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8.16%,完成林权登记面积5.94万hm2,占应登记面积的97.06%;林权证颁证率100%。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看到一篇关于林业问题的讲话,其中提出:“把集体山林作为两山(自留山、责任山)落实到户,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看,是无可非议的,所有权重新明确,实行‘两权分离’,集体的山林是可以划到户经营的,划了‘两山’并不改变所有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两山’到户从实践到理论都没有错,对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效果都是明显的。”如果笔者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段话实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是"三块地"改革试点中的重要问题。而摸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运行中收益分配状况,科学回答"谁来分、分什么、怎么分"的问题,对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困境入市主体认定难。按照改革试点精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可以是代表其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也可以是农村集体委托授权  相似文献   

14.
程益新  袁卫 《浙江林业》2009,(10):11-11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分田到户”翻版到集体林区,实行“均山到户”,要求林业“三定”,即稳定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我省是全国第一批开展林业“三定”工作的省份,说起当时的经历,省林业厅原厅长王宪恩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进程,不同阶段改革内容、重点、突破点和成效。其改革始于1998年5月永安市洪田村的分山到户。全省于2006年底完成主体改革,此后通过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改革采伐管理制度、推进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规范流转、建立服务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调处林权纠纷等配套改革,搞活了机制,带来林区农村建设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集体山林经营方式改革:股份制与合作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集体山林经营方式改革:股份制与合作制刘伟平,张建国南方集体山林区各省乡村集体山林占90%左右,这就决定了集体山林经营在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在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中,集体山林经营方式改革必然成为重点环节在改革开放十几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7.
林权流转通常指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也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从仙居县的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划分自留山和责任山后,由于户数多,每户分到的山林面积比较小,且比较分散,林权流转的收益不多,群众的积极性也不高,林权流转主要是统管山林地使用权的转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统管山)的林权转移属于"其他方式承包",即通常所说的集体统管山承包。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童家桥村是较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1994年,该村刘家坟合作社因征地拆迁,440多名村民农转非变为城镇居民后,要求把合作社多年积累的100多万元集体资产分掉.但由于该社还有200多人农民身份未变,合作社这一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撤销,集体资产还不能分割.为解决分与不能分的矛盾,该村决定试行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 福建乡村集体林场,目前正面临着一场重要抉择,其命运如何,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深切关注。就此,我们谈些看法。必须肯定乡村集体林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乡村集体林场(即原来的社队林场、采育场、林业专业队、耕山队)大多数是在  相似文献   

20.
冻牛坡乡地处洪涛山腹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源奇缺,土壤贫瘠。全乡宜林荒山、荒坡、荒沟面积7万亩,人均21.7亩。去年春天,乡党委、乡政府贯彻中央(84)1号文件精神,将7万亩“三荒”地全部包给农民,建立家庭林场,发展林业经济。由于承包分或合理,允许继承转让,集体辅以一定的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全乡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