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农经学会、全国政协农业组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四单位共同组织的“全国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26~8月4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和甘肃省定西县召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工作的宏观策略已经从单纯救济、援助转向经济开发,实践表明这种转移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对微观执行基础的选择和扶植上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结果出现了现实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即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宏观策略与执行这一策略的微观基础不协调,使得国家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措施在执行中变形、扭曲,降低了开发效益。 目前直接把贫困户作为整个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微观执行基础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抑制了勤劳能干农民的积极性,因为勤劳一些的,年收入达到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以资源为导向”的开发思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使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沉重;无助于环境人口承载力的提高;限制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造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低层次循环,妨碍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导向由资源向市场的转化,需要采取制度创新、产业求新和经济环境更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会讯     
今年七月,中国农经学会、全国政协农业组、宁夏自治区及甘肃省等单位在宁夏固原和甘肃定西召开了“全国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开发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有关贫困地区问题的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有关部门及14个省(区)的领导、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共260人。  相似文献   

5.
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开发办)委托,陕、甘、川、鄂、豫五省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承担秦巴山区农村经济开发规划研究任务。1986年9月19—21日,五省农业区划办公室主任在四川省松潘县召开了课题协调会议。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在甘肃定西我们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一同参加了“全国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开发学术讨论会”,有几天随他一起活动,利用这个机会同他进行了交谈,耳闻目睹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由于封闭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单一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传统的社会结构形成了素质低下的人口和落后的社会基础环境,素质低下的劳动力无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些相互依赖和牵制的因素,环环相扣循环周转,贫困地区要想大规模的跳跃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产业选择,建立科学的产业开发目标和开发时序,经济要素的投入和政策的输入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发了规模巨大的全面消除贫困的行动,组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力。50多年来,我国消除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困人口在生存环境、人身权利、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目前我国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泰国、巴西等国家为对象,考察和分析其战后以来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过程,以期对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产生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198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不稳定。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文化教育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又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经过数年努力,已从初步解决温饱开始转入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步入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贫困地区能否抗御支柱产业发展中的经济风险?怎样形成支柱产业的风险保障机制?这已成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英山县近年来扶贫和经济开发的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九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着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群众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致富,为下个世纪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扎实基础的艰巨任务。如何紧紧抓住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增加效益的方针,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开发的经济格局,依托支柱产业开发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由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怀化地区行署联合举办的全国贫困山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4月21日至26日在湖南省怀化地区召开。有关部门的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40余篇。代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经学会山区和贫困地区开发专业委员会1993年7月9组织召开了《市场经济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钟同志、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同志以及来自国务院开发办、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民政部、国家科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大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扶贫工作及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发言可归纳为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巴西、印度及泰国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战略及相应的开发政策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两种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开发政策实施过程的分析,揭示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般规律。一、贫困的概念及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状。二、基本需求开发战略。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先后选择了这一战略,“绿色革命”是其核心内容。它对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却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基地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产生的新事物。重视和加强农业产业基地的研究和建设,对于充分发展它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作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农村产业基地的内涵、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建设问题3个方面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自然资源的丰富,被称为“贫困的富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被称为“富饶的贫困”。显然,贫困地区要走出贫困,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对本身拥有的潜在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从资源的富饶变为经济的富饶。贫困地区进行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很多的,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以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发工作,已经引起全党全国的普遍关注。但是在运用什么样的观点和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观察研究这类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开始,人们单从经济角度看;后来意识到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与共振性,必须把二者同时加以研究;后来又有更多的人认为必须应用生态与经济学的观点,进行综合研究;现在又产生新的分野,即虽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意识形态、传统习俗等客观因素和既成现实,形成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利用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是推动贫困地区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农发行支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内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贫困地区多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能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出发点,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落后状况不断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如何加快农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