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巍  周源 《走向世界》2000,(1):34-35
冬天来了,冰雪降临,寒风阵阵。如果是在从前,对于山东省陵县棉厂的下岗职工孙洪岐来说,这必是一段为生计发愁、令人难熬的灰色日子。然而今天,孙洪岐在陵县社会救助基地承租的日光温室大棚里,望着丰收在即的西红柿、黄瓜、芹菜,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象孙洪岐这样的贫困户,在社会救助制度的帮助下而脱贫致富的,在齐鲁大地上还有很多。那么,山东省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怎样运作的呢?它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会使一个个贫困家庭焕发新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救助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满足救助居民的相关需要不仅是人权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要求。本文通过查阅数据,对比分析城市和农村救助制度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和其他救助三方面发展存在的差别,一方面,说明我国急需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加强在执法监督方面的落实;另一方面,突出阐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城乡发展上的二元差异问题,社会救助制度城乡发展分离,贫穷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展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其中社会救助制度应该更加公平,不然会加重贫困。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政部门承担的社会救助工作就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建设是根本。因此,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困难群众的利益,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大救助制度。一、与时俱进,构建社会大救助格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建立社会大救助格局,实现全方位…  相似文献   

4.
张静 《特区经济》2008,(9):252-254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各国政府在发展社会保障的理念和战略上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很重视基本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尚未普遍应用,只是在社会救助制度中以不同形式存在,但我们可以从实质内容上对各国社会救助制度中这一方面内容加以提取,同时做出比较,以期对我国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山经济》2006,(10):34-34,39
近年来,古冶区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执政理念,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弱势群体,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和谐。一、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古冶区依矿而建,是典型的资源型老矿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阶层十分复杂,困难群众较多,扶贫济困的任务异常艰巨。自1998年开始,古冶区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保障标准偏低、保障标准不统一、应保未保和保障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等问题,城乡低保制度对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针对上述问题,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在摸清和掌握全区应享受城乡低保人员的动态底数的基础上,2004年,制定出台了《古冶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古冶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使我区城乡低保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一是严把“关口”,做到应保尽保。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变化情况,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居委会(村委会)随时检查、办事处(乡政府)季度检查、民政局随时抽查的动态管理程序,同时坚持“三公示”制度,即社区(村)评议后公示一次,街道(乡)入户审核后公示一次,民政局审批后公示一次。经过三级层层审核把关,有效地避免了错保和漏保现象的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低保对象195户、384人,变更148户,停发192户、358人。  相似文献   

6.
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机制的设计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低保边缘群体处于社会救助政策的真空。由于其救助需求千差万别,设计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范围的广泛性、救助的多元性和实施的渐进性原则,从制定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管理政策出发,发展专项救助,完善阶梯式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应优先重视"发展性救助政策",促进再就业、充实培训专业救助工作人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救助。  相似文献   

7.
马静  朱德云 《山东经济》2012,(4):99-10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实践中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国内学术界也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第二,从微观层面具体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种专项救助(医疗、教育、灾害、失业、法律救助等)等进行探讨;第三,从比较分析层面对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差异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缩小城乡救助水平差距,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自2005年开始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吉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暂行)〉的通知》,实行对农村困难家庭居民的制度化保障。科学合理确定保障对象、保障标准.认真核算家庭收入.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从总体上看.吉林省在发展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江西省农村低保制度为对象,通过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救助规则实施过程中的弹性问题。研究发现,行政权力、封闭性关系、信息、地方性人力资本等因素塑造了规则弹性的多样化形态,在规则弹性模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信息、地方性人力资本对规则弹性有正向影响,而行政集权(类体制内控制)、封闭性关系对规则弹性有显著约束作用,但研究未能发现行政分权(政策性优惠因素)对规则弹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权力-关系网络机制和信息-人力资本机制对规则弹性有着互为反向的作用;而且,与权力-关系网络机制相比,信息-人力资本机制的解释作用更为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10.
对南欧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3国的最低收入计划的反贫困经验进行了讨论,从相对贫困率变化的角度看,南欧3国社会救助制度对于贫困减少仍存在脆弱性。同时,分析、对比了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城市贫困减少的效果,结果表明,就相对贫困而言,贫困减少效果目前还较为有限。最后,就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救助保障档案是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作为民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和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工作的依据,必须依法管理、开发利用好。近几年来,我们蛟河市民政局高  相似文献   

12.
赵大勇 《唐山经济》2005,(10):43-44
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17个村,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近几年,该县坚持以“政绩看民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范围,走出了一条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其它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之路,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基本生活,江西省定南县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约1.2万人从中受益。社会救助标准提高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30元提高到17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220元和180元;城市和农村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到265元和225元。  相似文献   

14.
陈爱云 《特区经济》2011,(4):243-244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该制度的滞后性日益暴露出来:方式单一、缺乏正式的制度安排、重救济轻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做了一些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扩展救助方式、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完善制度化的管理等,期待这一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潘敏 《辽宁经济》2010,(10):59-59
所谓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是指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所形成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覆盖城乡所有贫困群体,内容全面、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网络健全的一种新型救助制度安排。但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朱宝雯 《黑河学刊》2013,(12):190-192
社会救助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社会救助在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通过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策略,在各方面介入到社会救助的体系之中,以实现社会救助的完善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保社 《北方经济》2008,(17):35-37
一、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在我国现阶段,新型城乡救助体系则是指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社会救助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整合对策与创新思路是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制度设计的重点。以人为本、生存与发展并重;立足于户、具体到人;统筹规划、协调兼顾;体系健全、法律保障;城乡一体、公平国民待遇;积极开拓农村社会救助的筹资渠道;要处理好“救急”与“救贫”关系,以救急为主,救贫为辅;建立和完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机制,以便使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安全网""缓冲器"的角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进行了社会福利改革,政府不断削减社会保障开支、不断加大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又显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