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风险,市场通缩预期对需求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影响。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应对通货紧缩影响中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即以非传统货币政策(UMP)为主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突出。虽然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背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货币政策仍运行于常规政策的框架内,但发达国家应对通货紧缩及通缩预期的宏观政策取向、国际经济学家研究这种政策及其效果的方法和理论,仍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疆 《价值工程》2004,23(5):7-11
运用信用传导理论,我们认为:宏观信用状况对经济周期具有的良好的指示剂功能;信用作为经济体系的内部通道,将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改变其速率和效果;同时,调控信用管理系统将能够改善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中国经济的货币政策弱效性问题利用信用通道传导机制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以及长期形成的强银行信贷结构加剧了信用通道的作用效力。因此,从信用传导理论的角度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检讨和改善,才能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解当前通货紧缩压力,使经济体系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研究》2009,(8):15-16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定调”。会议传递的消息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将不会改变。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疆 《价值工程》2004,23(8):7-11
运用信用传导理论,我们认为宏观信用状况对经济周期具有的良好的指示剂功能;信用作为经济体系的内部通道,将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改变其速率和效果;同时,调控信用管理系统将能够改善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中国经济的货币政策弱效性问题利用信用通道传导机制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以及长期形成的强银行信贷结构加剧了信用通道的作用效力.因此,从信用传导理论的角度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检讨和改善,才能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解当前通货紧缩压力,使经济体系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七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特别是与经济的起伏波动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更受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诸多经济政策变量的直接影响。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似需着重考虑和解决下的几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近日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完全恢复还有待一段时间的观察,现在谈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为时尚早。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发挥了巨大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是“逆风向而动”的举措,如果经济中出现了不是特别令人满意的倾向,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进行回调。  相似文献   

7.
《企业世界》2008,(7):32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次贷危机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影响有限,中国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仍然是防止可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如何控制流动性增长,仍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给定通货膨胀率,中国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等也仍然要保持一种紧缩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爱文 《活力》2008,(12):8-9
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这是中央政府为应对外部冲击、克服当前困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9.
0引言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它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何种货币政策,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我们要采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必须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作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审计丹东市审计局王国胜,哈建林,姜述良一、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审计的意义宏观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进行宏观调控。审计通过对经济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得以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分析不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下的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效果及福利效应。研究方法:将内生化的政府支出(税收)政策以及包含汇率的价格(数量)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一并纳入一个小型开放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财政政策方面,减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越来越好,政府支出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越来越差;货币政策方面,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及利率上升的跨期替代效应减弱。从社会福利损失的角度分析表明:无论是与内生化的政府支出(税收)政策组合还是与财政赤字政策组合,价格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始终优于数量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研究创新:考察在高、中和低三种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不同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相互作用和经济效应。研究价值:为资本账户放开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BGG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工资粘性,使之成为综合考虑价格粘性、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及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我们模拟并比较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验证了中国工资粘性的存在,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尚存在改善的余地。货币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较强但持续期较短,而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温和但影响相对持久,央行需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构建了包含金融加速器、工资调整粘性以及消费惯性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非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波动幅度以及中央银行损失函数等三个方面对比了不同货币工具的调控绩效,研究显示,价格型工具的调控绩效优于数量型工具,而稳健性分析也对此提供了进一步证明。因此,中央银行应积极地运用利率工具以更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波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5.
货币作为中间目标变量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转离不开货币,而货币政策作为重要工具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用2004年1月-2014年3月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指数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价格体系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价格体系具有较强的传导效应。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解读从紧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文中根据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央行采取的从紧货币政策措施,并指出在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研究、实践进展及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经济下一国货币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各国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来增进共同福利;目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实践已形成了几种重要的区域协调模式,并在解决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我国而言,在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后,也更加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来解决与其他国家或经济区的政策冲突。  相似文献   

18.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has stimulated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s underlying business cycles, in particular on the role of financial frictions. Many issues concern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forced policy makers to redefine economic policies, and motivated macroeconomists to focu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constraints for asset price fluctuations, the behavior of non-financial firms, households, governments and in turn for real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urveys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financial friction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both the new banking regulatory and supervisory structure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 It also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is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9.
利率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货币政策的运用受到更多的约束,尤其是利率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国内利率水平更多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制约,其政策效果也被削弱。目前我国存在较强的通胀压力,当局应该将利率政策和其他政策相配合使用,加快深化各项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蕊  钟妮妮  刘文婧 《价值工程》2012,31(11):130-131
综合近十年美国与中国在货币政策运用方面的表现,文章认为存在着注重利率的调节和注重准备金率的调节两种不同取向。文中对这种差异从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目标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三个层面分析,并分析两国在货币政策使用的效果,最后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应该依据具体的经济情况、加强中国利率市场化以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