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农地征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路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地征用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其实质是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过程。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利益行动相关主体利用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争相竞逐土地高额利润,从而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多方参与主体反复博弈的局面,结果是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地方政府容易形成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在博弈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征占大量农用地获取利益,使得中央政府调控失灵,而被征地农民只能被动接受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失地补偿。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地流转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地流转利益主体主要有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各利益主体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进行交织复杂的利益博弈,作出各自的决策.本文对农地流转各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表明,要促进农地流转,必须处理好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户转出农地获得的总报酬不低于自己经营农地;转入方转入农地获得的报酬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降低交易成本,能增加农地转出方和转入方的报酬.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博弈失衡是征地冲突的根源。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滥用、村集体组织违规执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虚置,以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平衡利益主体博弈力量格局以及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收益和生活保障等三个方面优化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地征收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的开发价值并未充分体现在西部的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角度切入,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状况,并针对博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利益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6.
股利政策主要反映的是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公司管理者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三方的股利政策博弈加以分析,发现在不完全信息市场假设下,管理者制定较低的股利支付政策,股东与债权人继续维持各自的股权债权,是符合各主体利益的明智决策,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于信息经济学和产权理论有关知识,从容积率相关主体的角度,深入分析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提出解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产权不完善与价格管制下形成租值消散,损害产权主体权益。我国农地征收中存在农地产权不完善与价格管制导致农地租值消散,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此,在农地征收中,应完善农地所有权主体,构建农地发展权,遏制价格管制,兼顾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减少租值消散,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9.
农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于不同的法律主体,其利益价值体现不同。农地征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地方政府、农村基层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在征收利益格局下,不同的法律主体表现出不同的利益倾向和选择。规范农地征收行为,实现制度创新,必须基于各类行为主体的不同的特征。无论三农问题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必须构筑以保护农民权益为基础的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并在操作中拒绝形式主义,才能实现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农地征收作为交易行为应该是一种合作博弈,这种合作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实现的.农地征收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优势,进而能够创造更多的合作剩余,是农地征收制度存在的根本经济动因.农地征收合作剩余的合理分配是农地征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据效率与公平原则的要求,本文给出了对失地农民合理补偿的线性补偿规则以及实施这一规则...  相似文献   

11.
建设征地中相关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涛  施国庆 《农村经济》2006,18(2):19-21
在我国建设征地中,地方政府、土地开发企业、失地农民及所属集体利益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征地过程中利益冲突加剧。在当前建设征地过程中,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的残缺是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促进征地中相关利益关系的协调,政府应从制度和政策上加以保证和引导,以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的约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农村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已成为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奠定了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发展基础。但由于流转主体决策有限性、流转信息不完全性、流转载体流动性不足、支撑体系不完善性等客观存在,农地资本化流转还受到主客观因素约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江苏省江都市农户集中居住工程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农户集中居住对农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农户集中居住为主动性农户集中居住,且这些农户家庭多以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人员和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时,农户集中居住会对农地细碎化程度的减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两村调查情况看,农地的主要耕作人和承包地经营权责任人为"3899"队伍;流转类型主要为"农户+农户"和"农户十种养殖大户"型;事有承包权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部分兼业农民和农民市民,既是承包地流转的流出主体,又是承包权的流入主体;流转范围逐步扩大,但期限短、比例小、收益少,土地用途出现"非粮化"趋势;人们期待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浙江省嵊州市实地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区域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各个驱动力的作用过程,并就此提出推进农地平稳有序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与评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农村农地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市场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农地制度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农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日益凸显。本文就当前农地制度建设有关问题作一些概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引发了学者乃至全社会对于当前农地制度的激烈争论.土地的紧缺以及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使得四川偏远丘陵地区农地流转也遂步兴起,但自然地理条件差、土地产出效益低、土地细碎化等状况制约了土地流转规模、增加了流转的交易成本,形成有供无需的现象,进而需要通过提高农地收益、建设中介组织以及吸引外来资本等措施以推动当地的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As a result of the 1997 Kyoto Protocol, affores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can be expected to take on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policy arsenal of some countries. To date, identification of suitable (marginal) agricultural lands has been left mainly to foresters, but their criteria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economic nuances. In this study, an optimal control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level of afforestation in the western Canad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planting fast-growing trees for carbon uptake on marginal agricultural land may be important, the path dynamics matter in determining whether Canada can rely on afforestation to meet its obligations under Kyoto.
Sous l'impulsion duprotocole de Kyoto (1997), on peuts'attendre à voirle reboisement des terres agricoles prendre une place importante dans l'arsenal de mesures de réduction des émissions de CO2 de certains pays. Jusqu'à présent, le choix des terres agricoles utilisables (c.-à-d. marginales pour l'agriculture) a été laissé principalement aux forestiers, mais les critères sur lesquels ces derniers se basent ne tiennent pas compte des aspects économiques. Nous utilisons ici un modèle de contrôle optimal pour déterminer le niveau optimal de reboisement qui conviendrait pour l'ouest du Canada. Il se dégage des résultats que, sans remettre en question l'importance de la plantation d'arbres à croissance rapide pour la capture du C dans les terres agricoles marginales, les décideurs devront tenir compte de la dynamique des sentiers avant que le reboisement puisse ètre la solution adoptée par le Canada pour honorer les engagements pris dans le cadre du Protocole.  相似文献   

19.
20.
农地制度是我国农地价格形成机制缺陷的表面原因,而农村人地比例过高是其深层次原因.因此,要解决农地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必须从"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农地制度,规范农地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