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成天柱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41-144,192
排除从法或者民法的本质角度来研究法律渊源,从法律适用角度考虑具体的民法渊源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研究途径。判例法作为民法的显性法律渊源,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不同,但是这种选择都是从本国历史和国情出发而进行的。判例法作为民法渊源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以判例法作为民法渊源有自己的意义和局限。我国是否选择判例法作为民法的渊源,需要针对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张倩 《魅力中国》2011,(18):98-98
戏剧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主流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与时代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今社会信息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因此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变。由此不得不说戏剧艺术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衍生出的新的机遇也带给戏剧上升和创新的可能,多元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产生了不同的戏剧作品,彰显了不同的戏剧审美意识,共同营造了戏剧舞台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西方戏剧中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的激进姿态。全面挑战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形式。从反摹仿、反动作、反结构、反教育意义等方面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动作说”、“情节结构说”、“陶冶说”,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颠覆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中西戏剧差异的产生主要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审美观理想的差异。对中西戏剧的产生时间、地位、结构、爱情悲剧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提升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新西部(上)》2012,(5):94-96
本文考证研究武财神赵公明的形象形成及故里传说渊源,认为历史上赵公明实有其人,是陕西省周至县枣林村人,从三方面探讨了其成为神祗的历程:首先,是人物形象与神话传说的源头;第二,传说与现实的契合;第三,诗词、古籍与戏剧中的赵公明。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的遗留都指向了周至县枣林村,而枣林村及其周围的历史、人文、地理乃至当地的传说都...  相似文献   

6.
向鹏 《魅力中国》2014,(7):122-124
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中颇具争议的话题,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看法。从中国古典戏曲经典化、案头化,中西戏曲文化传统差异以及戏曲文本与戏曲演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过程中,译者翻译的重心是解决语言和文化隔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戏曲文化,而不是考虑让中国古典戏曲如何用外语在舞台演出,故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7.
陈莉 《重庆与世界》2012,(10):89-91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舞台演出戏剧《我们的小镇》的翻译。舞台演出剧本的翻译区别于纯文本的翻译,需要译者运用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对原文进行处理。从演员、目的语受众和译者三个方面对《我们的小镇》中译本进行分析,意在总结其不足,借鉴其成功之处来指导戏剧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郎元智 《魅力中国》2013,(11):55-55
戏剧文化是近代辽宁地区市井休闭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代辽宁地区的戏剧大致可以分为本省地方戏和外部传八的戏剧两大类型。由于受民族、地域不同的影响。各个剧种在辽宁的发展、演进也有所不同,退渐形成独特风格特点,并呈现出传统与新式并存的二元性特点。本文以近代辽宁地区戏剧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近代辽宁人日常市井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以期对近代辽宁社会生活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刍议戏剧表演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芹 《魅力中国》2014,(14):117-117
戏剧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戏剧表演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人物的塑造是戏剧艺术核心内容。在戏剧舞台上演员用实力俘获观众,为演艺事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常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又难以完全被纳入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之中。笔者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比较。综合认为国际贸易惯例应当被纳入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引入了国际贸易惯例的起源与概念,为全文的论述打下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对法律渊源的解读,论述了国际经济法法律渊源存在的意义;第三部分针对国际贸易惯例作为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的合理性这一重点问题展开详细的论述.从国际贸易惯例认可度高、国际贸易惯例可操作性强、国际贸易惯例内容明确这三个方面在理论上进行比较性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学界对SA8000标准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如何在此标准的基点上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而对SA8000标准的法律渊源研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传统法理学说认为法律渊源有二分法和三分法之说,其共同点在于学界比较一致的认为法律渊源较多的是指法的效力渊源。从法的效力渊源角度对SA8000标准的法律渊源进行考察,归纳出SA8000标准的直接法律渊源与间接法律渊源,从而对SA8000标准的法律渊源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叙事性、舞台、音乐、传播等方面阐述了戏剧的多层次性。指出,发展与创新是艺术的生存之魂。戏剧各部分与时俱进,不断为戏剧增光添彩,正是因为其形式的多层次性,戏剧才得以生生不息,光芒不减。  相似文献   

13.
刘飞 《魅力中国》2014,(23):120-120
舞台戏剧艺术对曲剧戏剧的演出效果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来布置舞台,从而为表达曲剧戏剧的主题渲染曲剧戏剧的气氛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配合演员表演,吸引观众进入曲剧戏剧的氛围。这一切对舞美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加强剧本的解读,要懂得室内设计,服装等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群众路线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八十多年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党实现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根本保证。本文试图从其文化来源、理论基石、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对其思想渊源进行初浅探析。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魅力中国》2013,(13):77-77
戏剧服装文化是戏剧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舞台剧中重要的视觉形象之一,服装对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作品主题和营造舞台氛围都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适应戏剧内容的要求下,突显出戏剧的冲突性,并向观众提供诸多戏剧信息。自从有了戏剧表演艺术,戏剧服装便应运而生,这一区别于生活服装、流行时装的特定的舞台人物外部造型手段,伴随舞台布景与装置、舞台化妆与道具、舞台灯光与音响之间的融合与互补,共创舞台美术视觉效果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西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呈现了不同的态势,这种差异无论在中西近代新闻传播业产生阶段还是发展阶段都长期存在.而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发展动力的不同.文章从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渊源入手,就中西方近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动力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管窥整个近代中西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黎晶 《魅力中国》2010,(29):135-135
中西法律思想有着截然的不同。起点不同,趋势不同扣道路不同。而其中的渊源,进路和归宿的根本不同在于中西法律源流思想中自然法的含量不同。中国法律以宗法制,君权之上和人治为核心探讨的主题,自然法不断衰弱;而西方自然法则是不断加强,渐渐走上了以人本主义,自由,民主,法治为特征的法律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延昉 《魅力中国》2010,(3X):234-235
通过对台湾地区状况的简要介绍,以及对其政治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了解,分析研究台湾地区的法律渊源。且根据分析结论对台湾地区的法律渊源本身进行分类、介绍,并进行一定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群众路线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八十多年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党实现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根本保证.本文试图从其文化来源、理论基石、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对其思想渊源进行初浅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戏剧哲理化方面走得最远的大概莫过于荒诞派的戏剧家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虽然把诉诸理智提到了第一位,但他在实践中并未排斥观众在某些片断、局部的情感介入,而只是要求打断他们,破坏它们。然而荒诞派戏剧却要观众自始至终都陷入一种理性的欣赏状态,通过思索把握剧情,理解剧情,进而认识生活的哲理。显然,这与传统的戏剧审美要求是相反的--难怪,尤奈斯库要把自己的荒诞剧称作是“反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