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国内投资与FDI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限制等结论,为加入WTO后,我国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1—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GDP与FDI数据,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该地区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趋势,短期看该区经济增长促进了FDI的增加,中长期看FDI对该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Chow检验等方法,对FDI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动且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嵘 《中国外资》2011,(23):30+32-30,32
本文以杭州市(1989-2010年)为实例,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的方法,建立FDI与GDP、投资、财政收入、消费和净出口(出口-进口)等经济增长指标的关系结构模型。结果表明FDI主要通过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带动杭州GDP的增长。同时GDP、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增长也能促进杭州FDI的引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增长,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就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而言,FDI与GDP的增长率高度吻合。FDI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多个变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FDI通过影响这些变量,进而增加了国民收入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我国金融深化的背景下,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渠道资本融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利用29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债券市场与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弱。总量促进经济增长的背后,不同的融资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尽相同:银行信贷与债券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FDI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说明股票市场融资可以替代FDI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随后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但FDI与结构转型负相关,银行信贷与经济转型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综合效应计算,20年来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个百分点来自利用外资的贡献,FDI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为27.8%。  相似文献   

8.
石贞伟 《中国外资》2010,(18):218-218,220
本文以江苏省1990—2008年FDI与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短期内,江苏省FDI与GDP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双向因果的均衡关系。最后,本文就江苏省FDI与经济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苏省1990-2008年FDI与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短期内,江苏省FDI与GDP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双向因果的均衡关系.最后,本文就江苏省FDI与经济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研究认为FDI或公共支出分别独立的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很少将两个因素放在一起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含有FDI和公共支出的动态模型,其中把FDI作为技术进步的原因,利用我国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样本对公共支出和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公共支出在两个样本中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而FDI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放入到理论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定,来判断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存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以及这个"挤出效应"是否阻碍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发展视角下的FDI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的决策者与学者相信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并不明确,主要原因在于FDI效应受到东道国自身环境和条件(即吸收能力)的制约.近几年,金融发展成为东道国FDI吸收能力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对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泛珠九省区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FDI的动态变化对泛珠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下,建立FDI、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变参数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需求的角度系统分析FDI对泛珠九省经济增长、国内投资的动态影响,并进行了泛珠九省间的对比分析,为泛珠九省今后外资引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FDI规模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方程的联立方程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1997-2010年我国26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通过资本积累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153,而人力资本积累受到平均受教育年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王龙 《西安金融》2007,(5):58-59
本文选取1996-2005年间宁夏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FDI对宁夏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FDI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市场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其吸收能力相关,而金融市场是反映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金融市场吸收能力,FDI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直接效应,但借助金融市场功能却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间接的促进效应,且净效应为正;在加入国内投资变量后的检验结果也表明只有借助金融市场功能才能发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戴蒙德跨期世代交叠模型中考察了金融市场与FDI的联合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对于代表性居民两种选择的最优化消费决策进行求解,提出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使得创建新企业所需的企业家才能临界值ε*t下降,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将会提高。基于中国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1994—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可以将FDI潜在的技术外溢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带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但是随着外资数量的增加其资本积累效应逐渐下降,此时完善的金融环境通过放大FDI的技术溢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金融发展与FDI技术外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故相关金融体制改革应当在各地区FDI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因地制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地企业在FDI的溢出效应下会选择不同的技术溢出渠道,对经济增长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浙江省1998-2007年装备制造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和行业间技术溢出,且通过FDI行业间后向联系效应是较行业内水平溢出效应更为重要的国际技术转移途径,后向联系效应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绩效,而水平效应则对经济增长绩效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索洛模型实证分析FDI与上海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上海接收外商直接投资数额连年增长。本文基于1981年至2008年上海市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索洛模型对上海FDI的引入量和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模型表明,FDI的引入可以促进上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国外有关金融市场影响FDI溢出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要使金融市场对FDI的技术溢出产生正效应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就必须继续加大金融改革的步伐,在促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成立科技开发银行、大力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