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东升 《人力资源》2006,(19):10-13
1993年,中国有了第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时至今日,加上其他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具备相关教育背景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已占从业者总数的3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职业已经从初期普及阶段,正进入一个复杂发展阶段。2001年,一个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资格证书:人力责源管理资格认证考试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短短几年,截至2006年2月,参加的人数突破20万人次(《中国劳动》,2006.2)。职业的热度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培训公司、咨询公司的推动下,不断升温。但是,人力资源经理真的可以依靠证书或专业教育背景实现职业的上升吗?又或者什么因素才能帮助人力资源经理走向“事业上升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人力资源职业对从业者有怎样的要求,这个也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经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人力资源经理从业优势因素评价调查”系《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自我职业认识及职业预期调查》的一部分,该调查由从业者自发组织,历时1个月,自2006年7月10日至8月10日。通过网上调查及直接联系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方式,共采集有效调查问卷93个,大部分样本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样本所在企业涉及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多种类型。样本在职位级别(从人力资源总监到职员)、企业规模(从50人以下到5000人以上)、性别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在年龄、学历、教育背景及从业年限的统计上,集中于“26-35岁”、“本科学历”、“人力资源管理类教育背景”、“6-10年工作总年限”及“HR工作年限”等几项。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2004,(3):69
认识侨联印刷经理辛华,是从电话开始的,她的声音很好听,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一点也没有久经商场的疲惫和无奈,在她那里更多的是微笑和对员工的体贴。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喜欢和她在一起聊天,听她讲创业的故事,下面是她对人力资源的几点见解,我总结出来,供各位为人力资源头痛的经理们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师徒博弈     
朋友通过内部竞聘成为经理。老板告诉他。你现在最重要的角色转变。是要成为下属的“教练”。原先你很能干。现在你得把下属都教得和你一样能干。  相似文献   

4.
让所有业务负责人都成为管理人力资源的高手HR还需要担心人力资源的工作不好开展吗谁应该是HR第一负责人?如果问HR的从业人员,谁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相信多半的人会回答说我们HR的人当责无旁贷!就像财务部是管账的,人事  相似文献   

5.
彭波 《中外管理》2004,(5):52-53
竞聘作为突破传统用人规则,进行内部人力资源重新配置,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已被国有企业广泛运用。他们往往将竞聘作为启动改革的重要手段,推动和引导其它改革措施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想知道我国人力资源的状况吗?这不是一言两语就回答得了的问题。但是下面的一些数据会帮助人们初步认识这个问题。也许,看过之后,您的心会陡然沉重起来……  相似文献   

7.
杨望成 《企业经济》2002,(6):100-101
企业经营管理应该"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所接受."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是如何促进企业取得成功的呢?本文试图从如何通过有效的培训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角度,部分地回答这一问题.之所以说是"部分地",是因为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探讨人本管理的内部部分与竞争优势的关系.首先,我们介绍一个人力资源培训的案例,然后再给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的模型,最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提出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8.
禾言 《楼市》2004,(18)
近日央行正式公布提高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的决定.似乎给那些主张升息来遏制房价的人以很大的支持。然而,加息之后,房价一定会停下来.或是走下坡路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谁也没有底气作出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修思禹  梁海松图 《英才》2013,(8):132-134
岳南的口才并不如他的文笔好。浓重的山东口音,喜欢用不加修辞的大白话,不过,说到兴起时,也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岳南也很喜欢喝酒。采访正进行时,他突然问正在拍照的摄影记者:"你会喝酒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又追问到:"你能喝多少?白的?啤的?哪天一起喝点?"有的男人喜欢浪漫,会约女孩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内部竞聘晋级的利弊影响因素,探讨人才内部竞聘晋级应把握好的主要问题,提出竞聘晋升决策中应避免的主要倾向,以及可以适当配合采取的弥补激励措施,从而引导社会和人们树立正确理性的人才晋级效应观,通力打造社会良好的人才竞聘与晋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