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人民生活水平又需要不断提高,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2.
王永顺 《经济问题》1995,(9):20-22,64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探析王永顺一、具体情况分析1.与众不同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农业不同于任何国家。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又占80%。发达国家农业人口都不超过15%,美国农业人口已减少到占总人口的3%。从农民占有耕地的情况分析,全国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发展战略更接近于传统的发展战略: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中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只有34%。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中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一个国家的发展,通常是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工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张。印度的经济结构更像是中等发达国家。中国正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余蔚平在我国农业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强的人口,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中国能够将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带入21世纪,中国农业能否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是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经济论坛》2002,(18):14-15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6.
姚景源 《经济》2012,(7):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长期艰苦努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强化农业基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人口的年增长速度,棉花、肉类、水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成倍增长.我们以占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2,(5):4-5
樊纲:就业问题需要在经济增长中解决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今天,我们依然要强调经济增长,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全球的不平衡。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也有很多不平衡。所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这样的不平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8亿的劳动力,目前我国仍然有30%到35%劳动力在农村地区务农。同时,不仅仅在农村地区,30%到35%的人口的收入主要还是和农业有关。正因为此,我国整个平均收入水平还很低,还会有大量劳动力不断迁移到城市。但仍然有1/3的人口是依赖农业和农业生产,所以我国需要发展。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  相似文献   

8.
傅铁铸  韩剑 《经济视角》2002,(12):17-19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世界总人口的15%,世界农业人口的35%。这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因此,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新阶段农民问题的焦点是增收滞缓,其实质是农民就业问题。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谈到入世时说,最担心的是农业,回顾农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截止到2007年末,中国的城镇(城市+乡镇)化人口比率也仅为44.9%,如果扣除其中的乡镇化非农人口比率,中国真正的城市化人口比率肯定会大大低于40%。由于城市化人口比率很低,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并从事农业活动。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以及城市对农村的长期剥夺,加之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曰趋尖锐等诸多原因,使得农业真苦、农村真差和农民真穷,以至于形成了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化地区和农民是弱势群体的“三弱”现状。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两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莉 《经济论坛》2004,(5):13-14
最重要的潜力是就业。中国就业形势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国总劳动人口为7.6亿,占世界总量的26%。据估算,“十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现有的1750万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要满足2亿多人的就业,每年需要增加几千万个工作岗位。2002年我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为4%,但专家认为实际失业率已超过了7%。  相似文献   

11.
我国妇女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祥 《发展研究》2002,(12):55-56
一、我国妇女就业的现状 (一)女性就业率高 新中国的女性就业状况比旧中国有巨大进步。据1940年原国民政府统计局的局部调查,当时10岁以上女性人口中,有正当职业的在不同地区只占1%-10%。50年后,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妇女就业率上升到73%,其中城镇妇女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农业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也就是二战后几十年的时间。意大利的农业人口在50年代仍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而根据2005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意大利农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5.25%,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左右。意大利农业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在20—50年代,农业仍是意大利经济的基础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农场和雇工以及小农业家庭是当时的主要农业组织形式。这期间,技术推广和服务主要是通过在每个省建立“流动讲学”小组的形式来实…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概况 瑞士农业人口26万,占全国人口的4%;年产值90亿瑞郎,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但由于瑞士农业生产确保了本国居民2/3的食品供给,并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发展旅游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它在瑞士国民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业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以3.2%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老龄人口在中国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1982-200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0-2025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25-2050年是缓速发展但高度老龄化阶段。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其独有的特点: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庞大;人口老化速度快;我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的城市化、第三产业与扩大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声宗 《经济论坛》2005,(13):22-24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相关数据表明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农村有大量滞业的农业人口亟待转移,城镇正常劳动就业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也存在很大压力。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年递增的增长态势,2000年至2002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6%、3.8%和4.2%。另一方面,福建省的就业结构特别是城镇就业结构调整缓慢,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显得滞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乡镇企业的繁荣高汉芳在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的中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富,中国富不起来,而农村要富,光靠单纯的农业也不行。这是已经被长期的实践证明过的道理,也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给乡镇企业勃勃生机的重要前提。目前...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中国乡镇工业化的进程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苏、浙、沪、粤、鲁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个新阶段在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来临,其主要标志是已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从常州来说,1995年农业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到27.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为10.8%。可以说,乡镇工业化早期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约化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城乡建设现代化。 一、抓好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乡镇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过去是个禁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基本按照一个模式安排,似乎只有把现有三亿左右农村劳动力固定在十几亿亩耕地上,甚至仅仅固定在粮食生产上,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过多次。世界各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共同趋势。1925年世界总人口是19.28亿。当时农村人口有15.23亿,占总人口的79%,而且绝大多数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1980年世界总人口增加到44.13亿,增加了118.89%。农业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于解川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利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0%以上,其中约有近1.5亿的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或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