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票市场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即使在行情看涨的格局中,也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股市市值与GDP的比值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证券化程度的有效参考指标。高位的“市值/GDP”指标是股市市值严重膨胀的一个示警信号。结合我国本轮经济周期中该指标的走势状况,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我国股市所隐含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投资拉动策略复苏经济,然而投资规模是否过度一直是实务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市场资本总额和CPI作为系统关键变量,通过VEC模型分析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根据对未来经济周期指标的预测判断我国目前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并提出将投资增长率、信贷增长率、股市市值增长率分别稳定在17%、18%和32%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投资拉动策略复苏经济,然而投资规模是否过度一直是实务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市场资本总额和CPI作为系统关键变量,通过VEC模型分析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根据对未来经济周期指标的预测判断我国目前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并提出将投资增长率、信贷增长率、股市市值增长率分别稳定在17%、18%和32%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票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价格指数是衡量股市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重要的金融统计量,GDP及其年增长率是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常用指标。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股票价格指数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力求找到二者的函数关系。股市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研究股价指数和GDP年增长率的关系对于把握股市行情走势和经济运行的未来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市“非理性投机”、“弱式有效市场”的现状,造成我国如今股市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等严重的问题。而通过传统的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手段,无法对股市震荡、股价的波动进行完美的诠释,因而部分学者开始另辟蹊径,探寻能够更好解释股价变动的“第三条中间路线”。此时,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标的编制与发布,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我国自2003年底开始编制并发布消费者信心指标,旨在从宏观整体经济发展,到微观股市汇市走势研究预测方面,发挥该指标强大的领先与预测功能。文章选取我国三组消费信心指标、上证综指与深证综指两组股价指数,通过相关性检验、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指数与方差分解等方式,不仅得出我国消费信心指标与股价变动之间较强的关联性,还通过分样本区间的讨论,得出股市衰退、股价下滑阶段,CCI指标与股价指数的关联度更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先天带有制度性缺陷,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转折期、转轨期。近一年来的股市连续下挫、股指背离GDP,正是这个特殊时期的必然现象。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已有的重要实证检验,并且分析了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其次,实证检验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结论是我国股市的规模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股市的流动性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股市的波动性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股市中可能存在过度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第三,在股市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中,本文发现我国股市规模扩大对储蓄的影响有限,而储蓄受到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较大,股市对货币需求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最后,在分析了上述检验结果形成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市募资及其效率:分析与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股市募集资金在数量上出现了快速增长与持续增长的态势 ,其波动趋势体现了与股市年度行情的一致性和与经济增长的不一致性的两个特点 ,表明其规模过小 ,还不足以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此基础上 ,分析股市募集资金对GDP的关联性 ,同样也表明募集资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本文还提出募集资金对GDP直接贡献的简洁实用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印花税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也是政府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证券交易印花税变动对股市产生冲击。通过对冲击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政府在股市中如何定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数列和计量分析方法,搜集1991年以来上证指数和GDP增长率的季度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分析我国股市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长期看,股价与经济景气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的变化是股价变化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4.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各项工作都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分析思维模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降低库存、节约成本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对库存管理,取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很难解决库存本质问题---战略性库存控制。随着这些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库存,便会发现库存实质上是企业综合管理问题。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虽然能辅助库存管理,但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库存而进行库存策略的运用。真正的"零库存"是企业间、企业与外部环境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结果。在"合作、共赢"取代"竞争"的今天,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更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问题,更能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