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谢菲 《企业天地》2003,(12):32-3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 量是社会生产力。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人类永久的话题,和谐应该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论述和谐,从生产力的内部结构来剖析和谐的作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可以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和谐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人类永久的话题,和谐应该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论述和谐,从生产力的内部结构来剖析和谐的作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可以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和谐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构成企业现实的生产力有许多要素,其中文化力是企业活跃的生产力.注重文化力的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意义极大.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发现,文化可以作为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发生有机整合作用.文化所以能以一种整合生产力的手段而存在于生产力中,根本就在于文化是生产力中无所不在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推动作用,具有丰富的内涵。 我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这一论断创造性地揭示出: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力构成的每一个要素之中,使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成为一个全面渗透了科学技术巨大体系,从而使科学技术本身也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6.
林章建 《新远见》2010,(5):55-61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深入研究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对社会(国家)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宏观透视和微观剖析的结果通过宏观透视和微观剖析后获知:社会生产力三要素在劳动生产实践中混合、溶解、转化后排列成如下的社会生产力串联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社会生产力理论和实践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要素学说的认识;取得无产阶级政权胜利后,工作的重心转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进行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变革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毛泽东社会生产力理论具有显要的理论价值,但某些生产力思想并不是始终联贯的,而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生产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把我们带入知识经济,并酝酿着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来看,它是一场增强、扩展、延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正因为如此,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作用甚至超过工业革命.技术进步改造着生产力,而技术进步的源泉,正是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无论是研究与开发的进行,还是技术刨新和创新的扩散,都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素质,即人力资源的素质.本文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知识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寅 《财会月刊》2024,(7):25-29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本质,结合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能力,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运行机理与逻辑框架展开系统研究。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开放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良性的重塑运行能力构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促使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要素系统、技术系统、场景系统变革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及运行机理奠定了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该逻辑框架以数据要素为底座、数字技术为广义会计场景提供数字化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会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也使得会计面临着由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引发的机遇与责任。  相似文献   

10.
杨柳春 《活力》2008,(4):47-47
如同产业革命改变世界的面貌一样,以芯片、微处理器、光纤维为特征的电脑、通讯和储存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生产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把我们带入知识经济,并酝酿着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来看,它是一场增强、扩展、延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正因为如此。他对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作用甚至超过了工业革命。技术进步改造着生产力,而技术进步的源泉,正是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无论是研究与开发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罗培 《数据》2022,(5):12-16
<正>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演进深化,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传统生产要素有了数字化新内涵,数字化新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加快进入数字新时代。当前,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要素的新特性需要尽快适应和掌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强劲、持续的动能支持和驱动。为此,我们应加快发展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土地、数字化资本、数字化技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持续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放在首位的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什么。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身要求,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管理这两大要素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孟海贵认为,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当代科技生产力形成了知识经济。他通过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四个阶段的描述,论证了他提出的上述观点。第一是自然生产力阶段。这一阶段人用手采集和捕鱼,没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其生存全靠自然界的赐予,所以属于自然生产力阶段。第二是土地生产力阶段。到了牧业经济后期,人利用木石工具种植和饲养动物,再后来是用铁器工具大量开垦土地,这样就由土地生产力形成了农业经济。第三是机器生产力阶段。因手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出现了工业工厂,机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经济技术协作和生产力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本文从几个侧面谈谈粗浅认识。 1.经济技术协作属于经营管理范畴,而经营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生产力基本要素相比较,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这两个生产力高层次综合要素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生产力基本要素产生决定性影响。经营管理对生产力基本要素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生产力代表这一核心思想,科学、准确、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也充分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而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就必  相似文献   

16.
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实质上是生产力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的女性化和老龄化。文章论证了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客观存在,描述了其特征,并基于新生产力要素理论,分析了该趋势对妇女自身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风险。同时,提出了政府应从五个方面着力提升女性劳动者这一核心生产要素的素质,提供和开发诸如信息、科技等外围生产要素,以使女性劳动者与外围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满足捉业生产力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宣传工作由一种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经历一个"物化"过程,而"物化"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只有做好宣传导向工作,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掌握发展生产力的主动权,才能实现宣传工作向生产力的转变,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推动产业全球布局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且必要。  相似文献   

19.
信仰和自由既不属于生产力要素,也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属于上层建筑,它影响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经济基础,也被它反作用。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国家、社会适用,也对企业适用。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低潮,而中国经济却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人再一次体会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真谛。自从地球出现了人类文明,人类就始终没有放弃对生产力发展的追求。与此同时,人类对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道路也充满着争议。进入新千年后,人类对生产力发展的道路问题更加重视,特别是对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熊映梧教授。为此,本刊记者就生产力发展的“道路”问题专程采访了黑龙江大学资深教授熊映梧先生。熊映梧教授首先表示,生产力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