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谷 《南方经济》2005,(4):62-64
本文以揭阳市国税系统贯彻执行出口退税负担新机制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成效和问题,提出逐步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出口产业布局及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改革形成了新的财政集权,地方政府是否会将财政压力转移到企业身上,提高企业税收负担?以2004年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为外生政策变化,使用1998-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财政压力与企业税负关系。研究发现;(1)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位于出口大省的企业实际税负显著上升,这说明当地企业分担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2)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税负提高最多,外资企业次之,私营企业最小;(3)相对于非出口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税负。各级政府应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地方企业因财政压力导致的税负高企。  相似文献   

3.
郑萱 《特区经济》2014,(12):183-1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但由于出口退税完全由政府负担,必然会引起财政税收的压力。本文分析了出口贸易对财政税收的影响,并找出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力求对我国出口贸易和财政税收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新出口退税机制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问题已使出口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给国家财政和经济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新出口退税机制出台势在必行。新的出口退税机制的实行从短期来说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在新的出口退税机制下,企业应采取一定的对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张艳萍 《特区经济》2005,(12):55-56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全国综合退税率下调3%;二是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三是累计欠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并从2004年起对欠税采取全额贴息;四是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组织内各成员均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实际财政能力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出口退税水平,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本文结合实际,从我国出口退税的定义出发,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政策从正式实行至今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理论依据,对其进行了导向分析并总结出中国出口退税对纺织产业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依据出口退税原则,出口退税应该是全额退还。征收多少退还多少;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则是谁征收谁退还。但这两个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被很好地执行。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通知》的主要内容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规定超基数部分由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地方财政负担可望减轻,而地区之间不公平的程度也将降低。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报告》2003,(107):1-18
在目前我国财政支付压力增大、政府尚未出台全方位解决出口欠退税方案的情况下,利用迅速发展的票据市场可以部分地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长期来看,还应改革税制,从根本上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本文根据票据业务的特点和我国对票据的相关规定,提出了三种票据化解决方案,并对这些方案与证券化方案和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3日,一直被海内外高度关注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问题,终于因国务院的决定一锤定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0.
日前,新华社记者就此次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以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为契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发展等问题,采访了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答: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是国际惯例,是国家支持外贸  相似文献   

11.
为了鼓励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特殊经济区的地方政府可对国家没有实行全额出口退税但具有中国专利、已登记作品版权或自有出口商标的产品实行出口货物增值税未退进项税额地方财政部分返还政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可对出口产品实行受托设计项目营业税地方财政减半返还政策和免费提供海外市场自主知识产权覆盖公共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我国鼓励出口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5年恢复实施以来,由于不同政策目的的需要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过程的论述,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出口退税研究以往较多关注出口退税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作用,但其如何传导及影响微观出口型企业现金流,学者们对此领域的研究文献却不多见,文章分析与比较了危机前后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以此展开研究,分析调整后的出口退税政策如何综合作用于微观外贸出口型企业现金流运行。尝试性探索金融危机后基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特质出口型外贸企业现金流运行规律与特征,以期归纳与总结出出口退税政策如何传导并作用于出口型外贸企业现金流运行的一般特性,并针对性提出不同现金流管理措施与策略,以期为后危机时代外贸出口型企业实现现金流运行均衡管理,防范现金流运行断流风险提供些许洞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出口竞争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出口退税、产出波动和需求转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出口退税对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这种出口的激励效果在不同的时期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危机时期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高于承平时期的出口激励效果。这一结果表明,适时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危机时期我国刺激出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xus between export tax rebates and productivity using Chinese firm-level data from 2000 to 2007. The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one percentage point decrease in export tax rebate rates increas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a firm by about 0.1 percentage points. We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at explain this nexus and attribute it to the allocation effect of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that is, export tax rebates prevent low-productivity firms from exiting the market and further reallocate resource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to them. In addition, a decrease in rebate rates significantly encourages the TFP growth of surviving firms an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aggregate TFP. Specifically, throughout 2000–07, the declining rebate rates accounted for 5.23% of the rise in the aggregate TFP, and the between-firm effect was 3.85%, which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within effect.  相似文献   

16.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开放导报》2008,(4):31-33
我国从1994年开始税制改革以来,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从整体性到结构性的5次调整。每一次调整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其发展演变的分析,探究出口退税政策和宏观调控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渐由“一刀切”向“协调性、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份以来,国家连续四次对钢铁业采取出口退税降税措施,这也导致了第三季度钢铁出口量较前一季度有所下降的局面。本文分析政府对钢铁业采取的出口退税政策及原因,以及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钢铁业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8.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6,17(2):226-235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urnot quantity competi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on export performance. The main conclusions drawn are as follows: (i) when a government raises the export rebate rate, the output of final goods for export by the domestic firm increases, while the output of the foreign competitor decreases; (ii) when a government raises the export rebate rate, the profit of the domestic firm increases, while that of the foreign competitor decreases; and (iii) the optimum export rebate rate is positive and greater than 1, indicating that the domestic government not only refunds fully the custom duties paid by the domestic firm on imported intermediate goods, but also offers export subsidies for its export of final goods.To corroborate the conclusions draw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a from 1985 to 2002. The test results of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how that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s exports, final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迅速升值,而之后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不降反增;同时,出口退税迅速增加。为解释这一复杂现象,文章用VAR模型来实证汇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需求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对加工贸易收支贡献最大的是加工贸易需求,其次是出口退税和汇率;人民币贬值和出口退税增加短期内对加工贸易收支均有J-curve效应,出口退税增加短期内对加工贸易进口正向促进效应大于出口的正向促进效应,进而导致加工贸易收支恶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有限,但会降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加工贸易进口对出口退税的过度敏感,提示中国政府要防止出口退税骗税和出口商品香港一日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