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先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体在中亚国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中亚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与中亚国家进口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总体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但在主要农产品贸易中互补性较强且贸易结合度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1990-2012年UN Comtrade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强度和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中国在日本农产品贸易出口中的地位更加显著;较强互补关系主要由个别农产品所致;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本文认为,尽管日本对部分农产品设置了非常高的关税壁垒,但中日农产品的贸易联系仍然紧密,今后中日两国应加强农业合作和相互投资,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提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入世以后浙江省农产品贸易、出口农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做了分析。同时采用RCA指数和TC指数对入世几年来浙江省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了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入世后浙江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但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比较和竞争优势的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升级了食品消费需求,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增大,极大支持了农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生产效率较低等现象和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明显地制约着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明晰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同时采用MS、RCA、TC、RC指数对1993-2008年中国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后中国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在国际市场中,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竞争优势较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区域贸易稳步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也保持密切关系.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以及出口结构相似性指数,对2000-2010年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中国出口到东北亚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式和竞争性等特征.根据分析结论,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世界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由2003年的6847.2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11276.67亿美元。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超过农产品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因而农产品单位价值指数在2003-2005年期间持续上涨,2005年达到了1.29。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增长反映了世界农产品市场整体在扩大,带给各农产品出口国更大的机会,农产品单位价值指数上涨则表明农产品出口可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各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中国农产品出口既面临着可能持续增长的机遇,也面临着可能更加激烈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增加,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变化更新,能否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已经成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欧盟、日本、韩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农产品的大国和强国,在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加强对这些国家实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技术性措施发展动态,加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农产品贸易现状看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提升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近四年来贸易现状和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整体上贸易竞争力较弱,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制成品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一个非常重要且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大国,虽然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垣没有直接接壤,但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双方都是农业大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通过采用RCA指数、修正的RCA指数(CRA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乌在主要农产品上具有贸易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加强中国同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中2009-2015年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同沿线各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和贸易对象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以及同属APEC成员国可显著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而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海上距离以及伙伴国关税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产生负作用;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潜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是提升一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发展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析了美洲、欧洲和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借鉴其先进经验来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大、成本高,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并根据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状况,探讨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个新大陆国家1961-2005年间的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即使同样在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仍然快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土地以及劳动等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紧密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土地要素存在过量投入的情况,这或许与中国土地制度没有完全市场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e Cairns Group was formed out of frustration among comparatively efficient agricultural exporting countries about a series of changes in the conduct of world agricultural trade over which they, as individual countries, could have no influence. They are collectively significant as produce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more value added in agriculture than either the EC 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 agricultural exporters, with more such exports than the EC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bined. Their cohesion, stemming from the reduction in their net agricultural export earnings by more than half as a consequence of protection in industrial countries, and their unique combination of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given them an extraordinary influence over the conduct of the Uruguay Round. This article quantifies their collective interest in agricultural trade reform, reviews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Round and examines their interest in the reforms which are most likely to emerge from it.  相似文献   

16.
By using HS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 has divided tot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o 24 categories. The paper calculated the G-L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Brülhart 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and Thom & McDowell marginal industry trade index for each typ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6 to 2005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shows the overall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tra-industry trade is relatively low, and Brülhart index indicates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cades of improvement mainly from inter-industry trade, at the same time Thom & McDowell index shows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intra-industry trade growth is mainly from the growth of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uoji maoyi wenti 国际贸易问题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08, (1): 14–20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causes of the loss of sha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article compares, using a gravity model,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upon bilateral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manufactures and in total trade, between 1963 and 2000 for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40 countries. Th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how the low demand elasticit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the high degree of protectionism to which they were subjected and their meagre share in intra-industrial trade are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their relatively slow growth.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如何提高竞争力是理论界所关心的焦点。本文综合运用当前研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分析方法,主要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法对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