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渠扬  崔冬冬  谢恩杰 《消费导刊》2009,(23):232-232
通过研究认为,《老子》为传统体育养生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子以"道"为万物本源的本体论和"反者道之动"的辩论法上。建议: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传统体育养生学也不例外。我们应当从《老子》哲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其在传统体育养生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苦心孤诣天地象——论董仲舒阴阳五行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万物之祖受秦汉对天的炽热信仰的影响,董仲舒阴阳五行说中的“天”具有鲜明的至上神的色泽。“天”作为宇宙间的最高主宰与至上神灵,体现在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与缔造者:“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义证·顺命》,苏舆撰,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注,以后凡引此书,均只注篇名)“天者,百神之大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郊义》)“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为人者天》)尤其是尘世的最高主宰——“天子”,更是与“天”休戚相依,“王者,天之所予也”(《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董仲舒强化“天”的至上性,其落脚点是为“王之为王”提供一种本原上的依据,为“君权神授”张目。由天子乃“天之子”,我们可以逻辑的得出两方面的结论:一是“天”是宇宙万物之至上主宰,“天子”代“天”立言,故“天子”则为人世社会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则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天执其道为万物主,君执其长为一国主”(《天地阴阳》)。另一结论则是,天子作为天之子,亦必须承天意以从事,必须法则天地,参天而治,顺天而行,“为人君者,其法取象于天”(《天地之行》),“故为人主之道,莫明...  相似文献   

3.
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冒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上述阐明了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形成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根本。既然万物生长壮老,都是大气升降出入运动的结果,居于天地当中的人,也就毫无例外地与天地相应,与自然界处于同步运动状态,所以升降出入反映了人体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惊蛰养生吃什么?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这时多吃养生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那么惊蛰养生吃什么呢?下面小……惊蛰养生吃什么?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这时多吃养生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那么惊蛰养生吃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相似文献   

5.
养生热之痛     
张国宇 《现代商业》2013,(28):40-43
古时候,有一部分中国人活着只有一个追求,就是长生。从上古时期的河图神异到唐代的青莲寻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长生痴迷不悟。然而,长生毕竟虚无缥缈,就连被神化的上古人也求之不得——"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长寿而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便是长寿,久而久之,成了一门专业的学问,名曰:养生。  相似文献   

6.
扁鹊六不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日:"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他主张养生的关键就是养气、养性。养气就是随着四时天地之气的变化,人的五脏六腑之气的盛衰亦随之而变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即时养五脏六腑之气。养性首先是养德性;其次就是修心养志,即控制七情六欲,还要在劳动、行立坐卧等方面亦莫过度。可见养性命之道就是“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连锁与特许》2006,(2):72-73
《中国传世养生有道》刘伟琳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人是以健康为本,而健康则是以养生预防为本。因为养生是上游,事半功倍。中国养生首席专家、著名健康大师洪绍光教授和植秀堂一同探索整理风靡世界的中国传世养生之道,“五脏应四时”再度风行,植秀堂首  相似文献   

9.
上善若水     
水性与道性是最相似了。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上善若水”,实际上这是一条重要的道教教义,典出老子《道德经》,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意蕴是:最高尚的品德就如同水,水生养万物滋润群类而与物无争,众人最鄙弃的地方也处之泰然。“水”甘居于最低下却是最安全而无倾覆之患的地方,“水”清澈湛然渊深鉴物似无色透明的心镜,“水”和顺诚实而表里如一显语言于内情外形,“水”是无有不洗若大匠取法不偏不倚清净而平均,“水”曲折随形能方能圆攻坚克固能力非凡,“水”夏散冬凝应期而动滋润群生不失天时。水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天命人为,纯出自然,故既没有过失也没有怨忧。  相似文献   

10.
大荒 《光彩》2013,(11)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一首由网友创作的"秋裤歌"非常形象地调侃出秋冬季节保暖防寒的必要性. 尽管时尚人士和白领们对秋裤这种土了吧唧的东西避之不及,但它却被中医视为养生保暖的必备之物,离了它万万不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顺应四时.深秋以后,无论年龄大小,如果天气确实冷了,就不要扛着,要及时添衣,穿秋裤.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三”除了具有其他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外,同时还带有万物和气、养生苍灵等丰富的哲学思想,如《老子》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三,天地人之道也”,因此,“三”既代表着数量上从少到多、由寡及众的界点,同时也指代天、地、人的和谐、平衡之道,因而成为我国民间最为偏爱的数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长江  刘湘 《华商》2014,(18):77-77
有一种学问,能涵括宇宙,把人世间一切事情都讲明白,它就是“易”。既然说“易”无所不包,那它能养生吗?阴阳调和,百病不扰,可见阴阳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一部《易经》,归根结底就是阴阳二字,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易经》用于指导养生是再适合不过了。作为中国易学院湖南分院院长,郭富国研习《易经》已20余年,对易学中象数与易理有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背景“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祖国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0)
<正>《荀子·富国》中有记载:"百进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这里浓缩出来的四字精华即"开源节流",和当今企业管理中常提及到的"增产节约"是同一个道理。所谓节流,一言辟之,就是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广义上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财力成本及信息成本等,在这一系列成本之中,采购成本作为企业运转的首要环节,毫无疑问的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做到了  相似文献   

16.
《诗·齐风·著》一诗为齐女美夫婿华丽冠饰至女家亲迎之作(余冠英《诗经选》),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之情。毛《序》:“刺时也。时不亲迎也。”古代礼制,婚仪中男子须到女家亲迎女子。三代皆然,且有严格的规定。何休隐公二年《公羊传》注云:“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夏后逆于庭,殷人逆于堂,周人逆于户。”但结合有关齐礼的史料及现代齐故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老子对万物生成模式的命题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从为和"中道,和谐思想,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当代设计在接受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之后,更多的则是植根于本土设计,回归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时我国当代设计的造诣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5):30-3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183;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到“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商》2014,(5)
近年来,在国人对健康养生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休闲(养生)养老这一项朝阳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其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城市开始进行以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城市品牌建设。本文以五指山市为例,深入分析了五指山市养生资源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建设五指山市"华夏养生之都"城市品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爱左与爱莎》是彝族经典著作,是口头演唱形式,现整理成文本。《爱左与爱莎》是一种男女对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知识,具有极高的记忆艺术和表演艺术。这种表达模式除了男女主角外,必须有演唱场域和文化表达空间。同时,其演唱的调子必须阴阳顿挫,能激发人的情感,引发记忆和创作本能。文本围绕"爱",阴阳观的基础上,表达了人类社会,天地万物和人类形成过程。文本认为阴阳滋生出和延续万物,"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得以延续的内地力,良好的社会伦理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