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运用KLR信号法对我国1992年以来的货币市场进行了风险预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号法的拟合优度较好,其预测的结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同时用该方法预测未来1-2年内,我国货币市场发生危机的概率为0。本文进一步通过Probit模型与KLR信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robi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差,KLR信号法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危机的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货币危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提早识别危机发生的信号,以便该国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乃至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的强度和烈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预警研究,形成了信号分析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和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等预警模型,但总体而言,现有预警方法的预警能力还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都应特别关注由于本国货币受到冲击而造成货币急剧贬值或国际储备大规模下降的货币危机。建立对这种货币危机的预警体系,包括对危机的精确定义、监测变量指标的选择、各变量指标阀值的选择及危险信号的有效性检验等。  相似文献   

4.
货币危机预警与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及早识别危机发生的信号,以使该国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乃至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的强度和烈度。本文主要对近期货币危机预警模型或较新的若干预警模型进行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升值预期的我国货币错配状况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的关于货币错配的研究一般只关注贬值预期下存在净外币负债的情况。本文分析了汇率预期与货币错配的关系,指出贬值预期与净外币负债的货币错配相互促进,而升值预期则与净外币资产的货币错配相互促进。然后,对我国当前升值预期下货币错配的规模和程度进行了估计,表明我国存在较高的货币错配规模和程度。最后,分析了我国升值预期下货币错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货币危机预警与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提早识别危机发生的信号,以便该国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进而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的强度和烈度。本文对近期货币危机主要预警模型或较新的若干预警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份,受假日等因素影响,当月金融运行多项指标有所波动。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速明显上升;各类融资活跃,社会融资规模创月度历史新高;贷款投放同比多增较多,住户部门信贷需求显著增强;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上升,储蓄存款增速有所回落;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回落,流动性较为充裕;与上年末比,月末人民币汇率升值0.10%,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概率模型、STV模型、KLR信号分析模型、DCSD预警模型、ANN模型等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货币危机预警模型。FR概率模型的准确性、非差异性及所提供的样本数据受到置疑;STV模型克服了FR概率模型非差异性缺陷,但难于找到相似的样本国;KLR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缺陷在于非结构化的经济模型;DCSD模型综合了FRProbit和KLR特征,但其检验并非纯粹的样本外检验;ANN模型在定量分析方法上有进展,但也存在系数估计等缺陷。综合比较与分析,FR模型基础上的因子-Logistic货币危机预警模型比较适用于中国。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2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给增速继续放缓,新增人民币存贷款大幅低于预期;1月,人民币总体保持升值态势,当月出现小幅贬值一、1月末广义货币供给继续放缓,但经济活力仍显不足1.M2增速再次下降,流动性总体呈现紧张局面1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8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分别比去年12月末下降1.2个百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份国内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回落;贷款投放额同比多增,主要是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各项存款净减少,增速持续下滑;银行间市场利率平稳,成交量同比有所回落;与上月末比,人民币汇率升值0.5%,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基础货币、现钞发行和货币乘数联系起来考察货币供应的实际意义,探讨美国基础货币的高速增长对美元汇率的影响.笔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美元期货影响较弱,远不及其它宏观经济指标;自2000年来,美元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时而变,没有定式.对最近一年的变化原因分析,本文发现美元升值或贬值跟美国经济形势关系密切,即经济运行困难,美元就升值;经济形势好转,美元就贬值.  相似文献   

12.
2013年8月国内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社会融资规模由连续四个月环比回落转为大幅回升;人民币贷款投放平稳,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企业存款增速明显回升,居民储蓄存款回流;银行间市场成交活跃度有所回升,市场利率环比继续回落;与上月末比,人民币汇率升值0.13%,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继续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客观现象,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对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基于KLR信号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建立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KLR信号法对建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KLR信号法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货币错配风险的特征与组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VaR模型失败率的VaR风险综合值的权数构造方法,并利用它测度货币错配VaR风险上下限值和分析风险变动特征。同时AR(m)—ARCH类模型VaR组合风险测度表明:组合模型的VaR值比单一模型更合理和可靠;具有债权型特征的我国货币错配风险主要来自于外币资产增长快于外币负债的增长;货币错配风险区间的波动宽度与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增长之比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本币升值和贬值之间权衡得失时,本币升值比贬值更有利于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的弱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大幅贬值,欧元、日圆等货币纷纷升值,国际商品市场上黄金等贵金属以及原油、铜等资源类商品大幅上涨——这是当前金融市场给大从数人的鲜明印象。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美元之谜”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最容易发生在经济基本面恶化、投资者信心丧失和资本流动逆转的国家,且一般伴随着货币大幅贬值。但是,美国次债危机逐步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的过程并没有出现美元大幅贬值,甚至还出现了美元升值,“美元之谜“因此产生。本文先回顾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分析最近几次金融危机中危机国的货币表现,得出货币贬值是金融危机突出表现;然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元反常表现,提出“美元之谜“,并对“美元之谜“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分析“美元之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国内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速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各类融资保持活跃,拉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贷款投放继续同比多增,住户部门贷款需求保持旺盛;企业存款增速持续回升,理财分流储蓄;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利率小幅回升;与上月末比,月末人民币汇率升值0.77%,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继续减§§。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国内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稳步上升;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同比多增较多,非金融企业部门需求明显回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速低位明显回升;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中总体呈回落态势;与上年末比,年末人民币汇率升值0.25%,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5月,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特点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略有回落,狭义货币M1增速明显上升;人民币贷款继续同比多增,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多增较多;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储蓄存款增长有所减缓;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稳定;人民币汇率比上月贬值0.11‰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继续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