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同时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银行债务评级 :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评级机构对银行债务的评级一般根据债务工具(银行存款、金融债券、银行票据及其他债务工具 )的期限分为长期债务评级和短期债务评级两种。一、短期债务评级短期债务评级是指对时间期限短于一年的债务工具的信用评级 ,它反映了银行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能力。评级机构一般将银行的短期债务分为优质(Prime)和非优质 (Non—Prime)两大级别 ,其中优质中再分为P1、P2和P3三级。Prime— 1 说明银行拥有雄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Prime— 1级的偿债能力通常显示下列特征 :(1)在一个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各国监管机构和银行界配置资本的指导性文件,为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内部评级法作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已经在全球先进商业银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应用的进展以及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5.
朱莺 《上海金融》2005,(8):62-63
本文拟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评级原则的分析对比,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著名评级公司评级方法原则,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评级指标体系,加强信用评级结果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屈筱茜  朱合洪  颜凌 《征信》2011,(2):45-47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国际信用评级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评级是关于评级对象未来违约概率的估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增强,信用评级在社会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角度讲, 信用评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解决投资与筹资(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弱投资风险;二是向投资提供筹资(债务人)或某一机构的违约概率,评价其履行金融义务的能力;三是拓宽债务发行(筹资)的融资渠道,帮助其降低筹资费用。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活动和行为模式不受股东的影响、评估对象的压力和政府的干预,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而且依靠专业技术和内部管理来保证其资信评估的客观性,所以信用评级尤其是权威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而,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国内银行已经开始重视信贷风险管理,但国内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国际上的水平还相差甚远。因此本文着重介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分别详尽地阐述了各个模型度量信贷风险所用的方法,以作国内银行借鉴之用。同时指出各个模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陷,以启发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内地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内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同时外部信用评级的作用也开始发挥。外部信用评级的主要优势在于,评级的对象较宽泛、内容较全面,程序较严密,方法、等级划分较科学,占有的信息量较大,公正性、适用性较强,可以推动我国内地信贷市场面临具体问题的解决。目前外部信用评级优势难以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内外部信用评级的差异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因此,对使用外部信用评级产品在政策层面应做出明确规定,应加快信用评级业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银监会最新文件要求,"银行内部评级应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本文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有风险因素出发,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IRB)要求的风险区分能力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的模型检验方法,构建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的信用评分模型。同时,针对评分模型完成校准过程,开发出符合银行实际情况和中小企业特殊情况的主标尺和映射函数,使评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现实"的违约率(PD)以及评级结果形成较好的映射关系,并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对违约率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从而构建完整的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能准确量化风险的内部评级模型。本研究对银行构建内部评级体系以及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实证的支持,具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各种信用评级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其包括两个模块:一是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模块,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中小企业法人和高级管理层的信用状况、企业发展趋势、员工素质以及市场前景等指标;二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通过对可量化的“硬指标”的分析,以及对不可量化的“软指标”权重的确定,保证对中小企业评级的客观、公正和有效。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能够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系统,各中小企业应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对各种信用评级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其包括两个模块:一是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模块,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中小企业法人和高级管理层的信用状况、企业发展趋势、员工素质以及市场前景等指标;二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通过对可量化的“硬指标”的分析,以及对不可量化的“软指标”权重的确定,保证对中小企业评级的客观、公正和有效。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能够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系统,各中小企业应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构建的模型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金峰 《金融论坛》2005,10(11):3-9,18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模型为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提供了工具,但也同时引致了模型风险。除少数银行外,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时都着力构建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体系。不论是直接引入外部模型还是自我构建模型,都必然存在模型风险的问题,其模型风险主要产生于基础模型和构建过程两个方面。由于中国正处于转轨经济阶段,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构建中的模型风险除了来源于基础模型、模型数据以外,模型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压力测试和极端值方法是避免模型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而风险文化的建设则是规避模型风险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能归还到期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主要风险来源,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恰当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避免这类信用风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杜邦分析法建立了基于生存分析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模型对于随机选取的预测样本,其提前1年、2年和3年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6%、72%和68%。通过与Ahman模型、Ohlson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和鲁棒性检验的结果发现,该模型同时具有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无需样本配对、中远期预测能力强和高鲁棒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特别对于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生存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能归还到期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主要风险来源,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恰当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避免这类信用风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杜邦分析法建立了基于生存分析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模型对于随机选取的预测样本,其提前1年、2年和3年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6%、72%和68%。通过与Altman模型、Ohlson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和鲁棒性检验的结果发现,该模型同时具有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无需样本配对、中远期预测能力强和高鲁棒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特别对于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课题。由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渐进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从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快速退出与区域内其他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相矛盾。因此,在目前无论从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还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角度,实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现实要求进行了制度阐释,就东西部信贷风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探索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 KMV 模型、Credit Metrics 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 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这四种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这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 KMV 模型最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2013年45家 ST 公司和与之配对的45家非 ST 公司以及2014年20家 ST 公司和与之配对的20家非 ST 公司为样本,对样本的违约距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 KMV 模型基本上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违约距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说明该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识别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模型所要求的一些假设条件在我国尚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等因素有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债务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综合利用KMV 模型与债务公司的财务数据会使信用风险的度量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维护三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同时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建设得以实施的环境保障条件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加以更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