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国民幸福指数是综合度量国民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满意程度的一种指标体系,是反映某一时期国民幸福感的数值。国民幸福指数的测量方法很多。对国民幸福指数的测量应持谨慎态度,需正确处理国民幸福指数和GDP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GDP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宏观经济核算指标。实践证明,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富裕程度,但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分配状况及贫富差距,更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作为对GDP的扬弃或校正,国民幸福指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采纳。就中国而言,引入国民幸福指数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审计与理财》2005,(3):60-60
钟甫宁在《经济学家》2004年第6期著文指出,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提出的国民财富指标,国民财富共包括四大类:人工生产的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如果进一步分析各类资本在GDP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等量投资对各类资本存量增长的不同作用,就可以发现投资的结构对可持续发展大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52年,中国GDP只有679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甚小: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占18%:而到2008年.GDP突破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超过了1952年全年总量。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人均GDP比1952年增长324倍,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3000美元。  相似文献   

5.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10,(17):42-42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这个GDP世界第二扯淡的成分居多。"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但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中国GDP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而那些官员政绩工程、腐败工程、害民掠民工程,固然增加了GDP,但却劳民伤财,当国民内心的幸福感与GDP世界第二的名头相悖离的时候,这样的世界第二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是增长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这是关乎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终极目标的命题,也是让经济学颇为尴尬的追问。在“唯GDP为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球语境下,诸多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付出了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国民幸福指数日渐下降的沉重代价。近年我国的GDP在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国民的“幸福指数”(GNH)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已经超过3000美元,在2012年超过6100美元。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国民文化消费会得到快速增长;在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国民文化消费则会得到井喷似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随着国家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影视、动漫、会展、文化旅游等行  相似文献   

8.
正房地产业增加值指所有从事房地产活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了房地产业自身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衡量房地产业是否成为国民(地区)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指标。本文计算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2005-2011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并对不同地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例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碚 《经济界》2003,(2):8-9
“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决定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而“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决定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也就是说,外商投资(外国国民)在中国的产出计入中国的GDP,却不是中国的GNP。因此,外商投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的GNP将明显小于GDP,GNP的增长率也会低于GDP。 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得到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更多的利润,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资本输出当然会导致输出国GDP的减少,但GNP并不会相应减少,相反,有可能增加,所以,资本输出国的GNP>GDP。  相似文献   

10.
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G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是英文GrossNationalProduct的缩写。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在讲到经济总量时,大多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但有时也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标。其实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地区境内居住,其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王振蓉 《数据》2013,(3):26-27
在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境内常住单位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虽然当前中美两国均采用国民账户体系(SNA)核算GDP,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两国在核算方式、方法上仍然有诸多不同,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GDP的是与非     
《数据》2004,(1)
自从国家宣布要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后,一时间,对GDP的质疑声四起.应该说,对现行统计方式乃至GDP本身缺陷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现在一些对GDP的批评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似乎从过去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去了. 诚然,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GD P,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它"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比如,GDP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等等.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一些地方告别了将GDP作为衡量政府效能的指标,就是中央政府也将GDP本来完全可以达到8.5%的增长率主动调降为7%。主动调降GDP指标,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归还过去对国民所欠的“债务”了。而此次还债的实质行动,就是前不久下发的“一号文件”。只有农民富起来了,中国才能真正称得上迎来了小康。把握住了“一号文件”出台的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政府倡导共同富裕的目的了。  相似文献   

14.
GDP的是与非     
《数据》2004,(1):70-70
自从国家宣布要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后,一时间,对GDP的质疑声四起.应该说,对现行统计方式乃至GDP本身缺陷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现在一些对GDP的批评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似乎从过去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去了. 诚然,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GD P,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它"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比如,GDP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等等.  相似文献   

15.
韩巍 《东方企业家》2008,(1):104-111
伟大的企业诞生于伟大的时代。今日的中国如同上个世纪初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那是人均GDP从几百美元急速飙升到1万多美元的“黄金时代”,两国涌现了大量至今仍是全球领袖的公司。IBM、通用电气、索尼、丰田等世界级企业还成为其所在国国民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索洛模型基本假定下,推导了储蓄率与产出及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7年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分别检验了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与超额货币供给的Granger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居民储蓄率对M2/GDP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储蓄率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国民储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国GDP是18.5万亿元,工资总额是4万亿元,两者之比是22%。在美国,GDP与工资总额之比是58%。也就是说,在美国的国民收入中,有一大半用在工资收入上了。我国将大部分的GDP用到了投资上面,近几年里投资占到GDP的45%。这样看来,中国的工资水平是相当低的。但在这么低的工资收入水平中,一部分人收入水平又相当高,高得不仅已经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也超过了世界上收入最不平均的国家。已经高过工资收入的22%,四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用到了维持政府成本上。如果财政收入中有一大部分用到了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上,即使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再高,也是合理的,譬如西方国家财政收入有时达到GDP的40%多。如何减少政府开支、增加国民工资收入是一个挖潜的课题。怎样通过缩小分配收入差距来平衡国民财富?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差别还不算大,但社会上和企业里的工资收入已经拉开了较大差距。现在一般的企业老总年收入都要上百万,与普通职工的工资相差上百倍。加上额外收入和灰色收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大。因此,缩小社会上国民间的收入差距,与减少资本收入和减少政府开支有着同样的平衡收入和增加劳动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所造成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无一幸免,至今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仍乏善可陈.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将原本曲高和寡的"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搬上台面,作为评估国家社会进步繁荣的"另类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未观测经济总量与指数的测算:1982-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观测经济是没有被国民经济核算监测和计量的经济活动。未观测经济总量到底有多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国民账户均衡关系入手,采用储蓄、信贷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均衡关系模型,测算未观测经济总量并编制中国未观测经济指数。结果显示,在过去20年间,中国未观测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介于10%~49%之间,未观测经济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建立未观测经济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全国性经济普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收集了1997年~2008年江苏省与8个主要外贸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江苏省GDP和江苏省人均GDP国民经济指标资料,结合国际经济理论,引用双边贸易引力模型,运用计量软件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贸易出口的影响。通过实际验证,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江苏省出口量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关系,说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对汇率变动有一定敏感度。根据分析结果,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引起的出口压力,促进江苏省外贸出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