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开发与建设□商振林加强对沿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研究、规划与开发,不仅直接关系到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具有优越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
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高速公路两侧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区位。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处在创业与发展初期。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区大多起步较早,并正逐步形成五条高新技术产业带。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最具强势。本文在分析该带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京津塘高速公路北起北京市东南四环路,经河北廊房至天津新港,全长142.69公里。沿线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好,科技教育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沿线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密集的区域之一。充分利用这一黄金通道,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下简称产业带),不仅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环渤海地区建设国际化、开发型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尽快将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现代化率先发展地区具有深远意义。一、开发产业带足环渤海地区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1.当代世…  相似文献   

4.
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京津冀三省市,沿线分布着一系列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沿线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带具有很大优势和基础。尽管河北段很短,但建成产业带对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这条产业带的优势,河北省要加快发展廊坊开发区,叫响廊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牌子,扩大宣传,争取使毗邻的市县及京石、津保、津唐、唐秦高速公路两侧成为这条产业带的辐射区,并规划好一批省市级高新技术园区和乡镇企业星火园区。三省市应加强接触和合作,尽快把这条产业带建成“北方浦东”或“北方硅谷”。为…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成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构成要素,分析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条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彭玮 《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72-17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由沿海向内地传导,湖北省部分经济指标的增速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明显下滑。湖北省应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引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建议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进行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如何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桦 《经济师》2003,(1):23-24
21世纪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风险投资也将成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金融现象。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发动机”和“孵化器” ,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已与世共睹。人们已认识到 :知识只有和资本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风险投资在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人才、法律、资金来源、出口、中介机构、项目源和传统观念等几大“瓶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除消除现有弊端外 ,有几大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已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即将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继深圳、浦东之后的第三个增长极。天津市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处于天津滨海开发带、海河重化工带、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带,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接受“三带”、“三区”的辐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因此,如何抢抓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家“十五”期间所确定的“总体跟进,重点突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联系武汉实际,提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应坚持十项原则,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努力实现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秀中  彭连清 《经济师》2001,(10):63-64
如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的地位相当突出 ,这种格局妨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深层次看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源于不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及不充足的资金投入。文章认为要破除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有必要引入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1.
序曲:敢问路在何方 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曾经为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也曾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绵延万里的古长城,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今天我们向读者介绍的就是有“神州第一路”之称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用公路建设者们的话说,京津塘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万里长城从这里出发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京杭运河从这里起步,乘载着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今天,我们也应当有一条路,让华夏从这里腾飞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作为知识经济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正为世界上起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其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1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有关概念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尚无统一的定义和界定的方法,“高新技术”与“高技术”、一尖端技术”、“高科技”等有着共通的内涵。西方国家大致采用两种方法(基于产业层次和产品类别的划分方法)、三项指标(R&D密集度、科技人员比重、可见的产品技术复杂程度)来界定和划分高新技术产业。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  相似文献   

13.
形成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因素是庞杂的,我们很难一一例清。把形成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时空演化机理和发展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十五”计划期间一个重要任务,各级政府都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处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慧 《经济经纬》2001,(5):34-36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科教兴国”、“科教兴豫”战略,不仅要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和知识、技术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建立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制。对大量的社会调查得出河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找出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投资主体;并对加快发展河南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呼唤高新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自身的集约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集中度,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必须加强与高新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管理技术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转换机制阶段,重在“集约经营”、“赶超机制”的要求,要抓重点,突出能够体现集群性、虚拟性、模糊性、适销性的管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如何借世博会契机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其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上海市及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把上海建成全国人才资源高地;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以展示“中国研发”为目标,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科技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我国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首先简略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然后根据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对今后我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明确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长沙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析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引言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高新技术的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加速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对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只有充分了解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发展状态,才能使其决策科学合理。因此,为国家的有关决策提供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水平和发展状态的综合数据和先进适用的确认与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系统的支持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方面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二、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