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力亲为成就“专业形象” 汤利桥是南方人,身材并不像北方人那般高大魁梧,但却显得坚实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本身的性格。在他和别人谈起工作的时候,他也不时散发出一种对“将工作做到完美”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让他养成了两个凡是的习惯:凡是工作上的事,没有小事;凡是工作上的事,尽力亲力亲为。  相似文献   

2.
潘石屹 《中国企业家》2008,315(9):134-134
今天下午3:00,飞机从台湾的高雄机场起飞。难得清静,不想吃饭,也不想喝水,更不想看报纸和杂志,戴上耳机听了一会儿音乐,听最熟悉的音乐让我的思绪回到以往安静的心境里。之后翻了翻《自由时报》,在报上看到一条小豆腐块文章,是一位退休教师才比评我们“大陆富豪团”的文章。他说台湾媒体上整天都是关于“大陆富豪团”的报道,台湾好像没有别的事了,媒体整天围着几位沾满铜臭味的商人转……  相似文献   

3.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时,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仟么?”  相似文献   

4.
在彭竞的人生字典上,似乎没有“难为”这两个字,按他的话说:“只要我想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 作为美国S公司的业务员,他目前从事的是船舶涂料的推销工作。他每月必须完成近一万美元的销售任务。而他从事这项工作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且他的前一份工作是搞船舶货运的。  相似文献   

5.
朱江是“海外归来专业人士”,但他到底算不算“海归”是有争议的。他在国外工作过5年,这5年中换了4个国家:南非、尼日利亚、意大利、法国。2001年到了北京。因为不是从盛产“海归”的美洲、澳洲和日本回归的,经历又和标准“海归”不同,说起来好像很没有底气,听上去也怎么都让人觉得有点别扭,但既然“混”在海归大潮中回来了,他也就糊里糊涂被戴上了“海归”的帽子。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与一位乘客之间发生了一起少见的纠纷。一位经济舱乘客因为尿急欲上头等舱的厕所,与机组人员发生争执,最后他被戴上手铐。40分钟后飞机降落,他被带到机场巡警大队。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般的公共场所,道理自然非常清楚。可是在空中的这架飞机上,就不那么简单了。急不择厕被戴手铐乘客要通过法律来维护权益被戴上手铐的这位乘客名叫应继承,男,38岁,浙江宁波市人。他是这样陈述事情经过的:  相似文献   

7.
闻萍 《广东质量》2003,(7):10-11
在佛山市南海区某公司任职的李先生,原先对知名品牌“三星”手机情有独钟,用过的几部手机都是“三星”牌的。然而,就是这个他所钟爱的品牌手机,却把李先生害惨了:由于用“三星”手机发出的信息内容莫名其妙地出现错误、混乱,妻子因此怀疑他与别的女人有染,很久没有消除误会;朋友怪他搞恶作剧,说他不够意思;生意伙伴认为他没有诚信,损失好几宗生意……李先生跟记者讲起这件事,一脸的愤怒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在一件事上,当脚踏实地的人不再谦虚,甚至表现得当仁不让时,那他一定是具有了相当的优势。赵志国就如是。他强调自己很务实,但又清晰地表明:“在业内,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对手了。”这话他是笑着说的,笑容真诚,也透着自豪。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代》2006,(7):92-93
“他一天在公司里太忙了,确实没有时间。”玛瑞娜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你很难说是这个事情是老板个人的,我不干。”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干净的甲:我认为,爱情小说没有一本是干净的。乙:不,我这本就是干净。甲:何以见得?乙:男女主人公从头到尾一直没有离开洗澡间。用其所长老板正打算辞退一位不称职的职员:“你不但迟到,而且还编造各种理由。你知道老板们是怎样对待说谎的职员的吗?”职员不慌不忙地说:“知道———当然是派她去当产品推销员。”画像一个聪明的老妇人决定画张像,她对画家说:“给我画上钻石耳环、钻石项链、翡翠手镯和劳力士金表。”“可这些东西你一样都没戴,”画家说。“我知道。”她说。“这是以防万一我死在丈夫前头。如果他很快再婚,我想让…  相似文献   

12.
史英 《审计观察》2003,(8):15-16
一天,两名威风凛凛的警察,走进湖南汝城县政法委办公楼,径直朝政法委书记朱凯的办公室走去。“朱凯你被捕了!”只听“咔嚓”一声,警察给他戴上了手铐。朱凯低垂着头伸出双手,“唉,我真不该丧失原则”。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3.
邢志 《成功之路》2011,(3):21-22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肖年写下的一首诗,表达了他的一种人生信念。他毕生致力于教育这件大事,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誉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4.
毛寿龙  郭健 《英才》2005,(6):30-30
红帽子企业是我国转型期间一个“自然现象”。在政府要发展经济又不允许个人办企业的情况下,“戴红帽”成了一个发展空间。对此,国家工商总局曾出台过一个规定,相当于司法建议性质。但也有问题:它以谁投过资来判定企业性质,只要投了一分钱,所有的产权就是他的了。如果他没有投钱,就没有他的股份,就成了国家工作人员,这也不对。这在走两个极端。对于双方来说,或者全有,或者全没有。  相似文献   

15.
坚持到底,是贯穿他整个事业的根本精神,秉持着这一精神,他硬是做起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并博得了“中国电脑手机之父”的美称。  相似文献   

16.
一句话与一生饶才富一辈子记牢了一句话,结果他做到了。那句话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饶才富可能至今还没有挣足父辈在他名字上所厚望的财富,然而有一笔特殊财富却是意外和惊人的——“荣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劳模人物,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中央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亲自出席他个人经验电视电话报告会,今年的金融系统劳模大会上,黑黑瘦瘦的他胸前更是独戴四枚奖章。这位小学尚未毕业的乡级银行营业  相似文献   

17.
一天,他跪在审计组人员面前说:“非常感谢你们审计人员,是你们拯救了我,曾经检查过多次,都没有发现过问题的存在,要不是你们的发现,我还不知犯下多大的罪!”我们赶紧扶起他来,说道:这是我们审计人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8.
胡建学的大名想必是人人皆知了。据说,此人案发后很有些感慨。他说,他只后悔一件事:“我用错了一个人,用错了一个检察长!”他的这种“感慨”很令人感慨。胡建学是不是真的只后悔这一件事,我看未必。但他说他最后悔用错了检察长,我信。假如他起用的不是一个公正廉明的检察长,假如这个检察长“知恩图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位胡大人现在说不定不仅不会案发,倒不下去,凭着他的自我宣传力度,说不定还会升官。这实在令人感慨!但令我感慨的还有另一面。胡建学既然能说此大话,恐怕在检察长的起用问题上他有很大的发言权,他能说…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企业》2011,(4):16-17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有资料说,美国开发西部时,很多人跑到西部去淘金,恨不得一锄挖出个“金娃娃”。唯独有个老头不加入淘金行列,他偏要以卖水为生。原来,美国西部多是沙漠荒野,视水如油,淘金者总得要饮水才行。于是,淘金者掏了金,他也发了财。 这“老头卖水”的事,耐人寻味。时下,我国也敲响了“西部大开发”的锣鼓,内地许多企业、个人跃跃欲试,总想到西部去搞个“大项目”,或者揽个“大工程”,正如当初美国人到西部去要“淘金”一样。这个愿望当然不能说不好。但大家都“淘金”,“吃水”又怎办?没有“水”如何“淘金”?这“卖水”的事总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