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中国29个省区1993-2004年期间的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各个省区银行业结构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影响中国各省区金融稳定的其他主要因素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结果发现,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与金融稳定之问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我国目前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中,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有利于金融稳定.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未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同时,还应保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适度垄断的市场地位,使大、中小银行在不同层次上分别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再平 《经济界》2007,(5):17-21
中国银行业必须也需要对外开放,同时对外开放必然伴随金融安全问题。如何把握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关键是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金融审计被赋予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任。因此,金融审计需要密切把握当前时期下我国金融发展的"自由化、综合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所具备的建设性的作用以及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途径,指出加强金融审计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意义,可以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稳定、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促进金融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全面开放与国际金融失衡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安全、金融生态与金融效率等金融发展问题倍受关注.为廓清上述金融发展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从战略与生态资源视角将上述命题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文章首先比较了石油与金融两大战略资源,从战略资源视角兼客了现有的金融安全界定,接着提出了生态资源视角,探讨了金融生态与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开放、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扩展的不可能三角",即通过金融生态建设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主权,进而保持金融安全,应成为开放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7.
2017年以来,中央释放出继续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信号,其中银行业已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但是,在重视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有必要对开放条件下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防范。回顾国内外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对外开放尚不构成威胁金融安全的实质性风险,但为了与开放政策相适应,应构建安全审查机制等“第二道防线”;审视内部,银行业表外风险叠加或可引发明斯基时刻,为此,应切实严格管控影子银行,要求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稳健运营水平,防止爆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王祥修  邹宏秋 《企业经济》2002,(6):53-53,72
一、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变迁史 制度变迁是指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安排的替代,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制度变迁的历史.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鉴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在探讨了资本帐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丈章运用198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资本帐户开放与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资本账户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碳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本文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配合节能减排项目调整授信结构,积极支持绿色信贷,加快环境金融创新;同时我国要尽快出台碳金融业务的扶持政策,促进相关中介组织的建设,推动碳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适当指标衡量金融生态环境和银行监管目标,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ADF平稳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2003~2011年间中国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监管目标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生态环境对银行监管目标存在影响。具体地,宏观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对公平性目标具有显著影响;制度环境和监管环境对效率性目标具有显著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对于稳定性目标的影响则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跨越。然而,相对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由于过去长期实行农业反哺工业,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体制,农业发展依然严重滞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加之,农业受自然灾害等影响较大,使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大,进一步导致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为此,本文通过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选取农业板块上市公司数据,合作客户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领域的守约概率能被更准确地测量。该研究有助于降低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增加供应链系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地区单个银行的成本效率出发,构建了一个反映地区银行体系信贷配置效率的指标,然后将其纳入增长方程式进行回归,从而分析了地区银行体系效率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假定银行体系的效率能在较大程度上刻画银行系统在甄别借款人、促进资本的最优配置方面的作用,因而本文的研究实际上检验了我国银行体系优化信贷配置能力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的结论是,我国的银行体系在经济增长中不仅具有资本积累效应,而且具有信贷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7):43-45
本文采用中国1997-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就债权人保护对银行贷款期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债权人保护综合指数对银行贷款期限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具体而言,债权人保护立法对银行贷款期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人保护执法水平虽对银行贷款期限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该结果为我国从立法和执法角度加强债权人保护和银行贷款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量样本特征及研究目的,选取Panel Data模型,量化分析2009—2018年近十年间外资战略投资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总体影响,并区分样本金融机构性质,细化研究外资战略投资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类型的异质性影响。在衡量银行体系稳定性时,对Z-score法进行了改进,将风险因素纳入测度过程中。研究发现:(1)外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总体利大于弊,且外资参股份额变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影响依次递减;(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利于被参股银行的稳定性,银行业集中度、利率波动和汇率波动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形成负向影响;(3)从影响程度来说,被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性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银行业集中度和利率波动水平等变量变动相对更为敏感,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最低,而对汇率波动水平变动的敏感度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研究——基于面板VAR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我国银行稳健性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组,并合成银行稳健性指数BSI以综合评价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检验了银行稳健性与经济增长、信贷规模扩张及资本市场价格之间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构建面板VAR模型度量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变量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银行稳健性的波动主要受自身和GDP的影响,GDP增长率对BSI的波动的解释程度接近50%,说明银行的稳健性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增长,受经济冲击的影响程度相当高。  相似文献   

17.
王雅青  薛淑娟 《价值工程》2019,38(21):54-56
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经济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新能源行业高度依赖于生产技术与资本投资,受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以及技术障碍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存在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融资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断涌现的突破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及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抽取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中动态性特点较强的部分建立分析模型,并以结构方程为工具进行验证性检验,对我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以1978-2008年期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两阶段GMM估计方法对中国的城市化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化发展走的是政府偏好政策主导下的农业生产风险驱动的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城市化有抑制作用;农业生产风险加重了城市化中的区域分割。因此,为了保证中国城市化路径走向合理健康,农业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就应该从提供农业生产补贴和农业生产性贷款转为提供农业生产保险以消除农业生产风险,同时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