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娟 《金卡工程》2009,13(5):294-294
自由是人类生活的终归,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把个人自由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以一种奔放的姿态追求绝对自由的人.他以一种对人生痛苦的自觉意识,力图超越现实社会,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他将"观化、物化、齐化"作为通向自由的应变待化之道,并从政治上和道德上对世俗进行批判.即使是在与庄子相隔数千年的今天,他的思想仍然能够给我们提供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元启 《金卡工程》2010,14(1):256-257
柏拉图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哲学家成为国家之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只有哲学王才是实现政体的唯一途径。这就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归宿,他的理性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亚里士多德及整个西方政治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古木与雁     
《理财》2008,(6):64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做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我们的客人。"  相似文献   

4.
魏萍的哲学     
初见正保远程教育CFO魏萍的时候,她正在看南怀瑾的书.南怀瑾对庄子的偏好和对生命的解读,正符合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雷敏 《金卡工程》2009,13(3):239-240
柏拉图的哲学,对于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柏拉图的相论是他最有意义的哲学贡献.柏拉图哲学从苏格拉底来,又有他自己的新特点,那就是他明确提出和论证了一种关于"相"的理论.柏拉图认为概念并不象苏格拉底所说的只限于一般的道德观念,也不仅仅是思想的范畴,只存在于人的心中,而是自身独立存在于具体事物和人心之外,并且比具体事物更实在的东西.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为"理念"或"相".  相似文献   

6.
哲学家冯友兰从哲学的功用入手定义过哲学,他说:"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类反思中产生的。而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以研究哲学或哲学史为职业的话,哲学只要理解一个很简单的命题就可以了,那就是"世界是矛盾的"。在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范畴。比如:在线—离线、大数据—微数据、收费服务—  相似文献   

7.
《金融队伍建设》连续两期(2006年第6、7期)刊登了黑龙江分行营业部党委推出的《“阳光行动”——值得借鉴的“十大意识”》。读罢这一组把人生哲学变为企业哲学、再用企业哲学指导人生的“哲理散文”,似有一波波浪花在胸中激荡奔涌,给炎热的盛夏送来缕缕清凉之风。  相似文献   

8.
林蓉 《中国证券期货》2013,(5X):332-333
狄德罗是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杰出的代表,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领袖,法国资本主义革命启蒙运动思想家。他认为没有超物质或离开肉体的精神和心理,他的哲学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夹杂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狄德罗推崇中国传统哲学,这就暗中表达了他对基督教的否定。他临终的最后一句话是"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狄德罗哲学思想对当时和后世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袁菁 《金卡工程》2009,13(7):12-13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①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命题,哲学上的东西总是玄之又玄的,我们很难轻言真假,那么刑事和解作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现实存在物,它的存在是否合理呢?刑事和解的思想、理论、制度与中国社会具有相容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刑事和解思想的萌芽,也是刑事和解在中国存在的传统文化基础;而在当今中国,不论是从政治、法律还是社会方面都存在着对于刑事和解的现实文化基础;刑事调解制度是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史称马克思、西美尔、韦伯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三大经典思想家,但据说西美尔更像文化哲学家,因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与马克思、韦伯相当不同。西美尔的社会思想从社会分工论开始,并非如有的专家以为的那样,从货币哲学论开始。但与马克思或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不同,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分工产生的"极端和彻底的专业化,只是普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普遍的文化困境就是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的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其结果是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成了碎片。《货币哲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4,(1):76-79
推介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先贤庄子对天地大美的哲学思考,深深地启迪了裕固族著名画家郭正英。高山峡谷、溪流瀑布、雪山草地、沙漠戈壁、江河湖海、云丝雾影,皆为无可言说的天地大美!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天下》)?如何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山水画审美最高境界?如何超越山水画审美的功利性“乘物以游心”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如何追求山水画“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天道》)?作为裕固族第一位中国美协会员的郭正英既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责任,又将其作为终身探索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欧洲第一金钱教练"、畅销书《小狗钱钱》的作者博多·舍费尔说:"为未来做准备的最好方式是筹划它。理财不仅是筹划未来,更重要的是购买未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有云:"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备远事、控未来,根基还在于当下的财务安排。而未来状况是不确定的,所谓"人生世上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过去留给我们的是回忆,而未来映射给我们的就是预期。对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破天荒地提出了创造文化繁荣的历史任务,其意义怎样估计都不为高。大家知道,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上,真正意义的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在春秋战国之交,第二次在上个世纪初至1930年代。第一次文化繁荣思想繁荣的典型表现是百家争鸣,我们现在仍然津津乐道的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孙子等都是那个时期光辉耀眼的思想明星,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玄学甚盛,以王弼为代表的文人对《周易》、《老子》?《庄子》进行解说与阐释。时出现"言意之辩",其意义深远,对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音乐及审美意象的认知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杰 《金融博览》2020,(5):38-39
金融分析制度范式的确立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没有哲学观的重新思考,新范式的确立将难以想象.当一种范式进入危机状态时,科学家常常会转向哲学分析,或者本能地产生“对哲学的求助”.而在通常情况下,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库恩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常规研究则无需关注哲学.哲学分析的核心是“思想试验”,现代经济学发展历史中的几次所谓“革命”(如凯恩斯革命、科斯革命等)都无一例外是经济学家长期付诸思想试验的结果.按照库恩的逻辑,思想试验作为范式革命之滥觞,其要害是试图用一种(新)知识替代另一种(旧)知识,而平常的科学发展则是用知识替代无知;科学发展具有累积性,范式革命则不具有累积性,它毋宁是为新的知识“累积”开辟道路,同时又为新一轮的知识替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路强 《中国外资》2013,(8):286-286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指导思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的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孟子"良心"的"仁义之心"不仅是道德之知,而且是天赋之知,其"良知"不仅是认识论概念,而且具有道德的含义。虽然孟子的良心是仁义之心,是真实的持存,但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虽然孟子没有对"赤子之心"进行具体的解释,但是老庄"赤子之心"及其"以明"的"玄德"与"吾丧我"的"澄明"可以弥补其理论的缺憾。作为伦理哲学核心词汇的良心或良知与否存在,历来是道德哲学领域内争论不休的一个基本问题。汉语"良心"一词,由良与心二字组成。"良心"中的"良"即道德、善的意思,还具有"天赋、先天存在"的含义(《孟子.尽心》所谓"不学而能谓之良能,不学而知谓之良知");"心"即意识,而非人的内体心脏(《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良知"中的"知"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个认识论概念,而且具有道德的含义(《荀子.礼论》∶"凡生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本文试就孟子"仁义之心"与老庄的"赤子之心"——良心的天赋与良知的澄明,略谈一已管见。  相似文献   

18.
先秦文学接受观念受当时哲学、伦理、政治思想影响较大,虽然有"作者中心"论的意味,有"读者中心"论的萌芽,但其实质与西方"模仿"说殊途同归。文学接受行为是以作品为中心、以作者的哲学、伦理等思想为依托,最终落实到读者接受情境的复杂行为。  相似文献   

19.
大师之糊涂     
对不起,标题的意思,不是说大师糊涂,是说我对于大师糊涂.这个糊涂,已经有了几年了.几年前,一位老学者被人称作"国学大师",我就开始糊涂了:他是研究印度古代语言梵文的呀,怎么成了"国学"大师了?"国学"是什么?"国学"不得是"中国之学"么?不得是"中国古代文化之学"么?不得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语言等等之学问么?研究外国文化,即便是成了大师,可以叫做"国学"大师么?  相似文献   

20.
史苗苗 《金卡工程》2009,13(4):265-265
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所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著名命题,本文对其进行介绍和论述,阐明了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对这一思想进行评述基础上,揭示了对当代哲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